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基础设施领域快速发展,日新月异,成就突出,具体表现为投资显著增加,总量规模和服务能力迅速扩展,服务质量、效率和技术水平明显改善,整体结构趋于优化,良性市场竞争结构正在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现代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体系,尤其某些门类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各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的传统地位受到新兴工业强省的冲击,原有优势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3.
还资源型城市"一片蓝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据初步界定,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累积了一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如经济结构单一、下岗失业人员多、社会矛盾集聚等,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开采与炼制、黑色和有色金属开采与初加工等行业,对人类生产生活,对土地、水体、空气、地质环境、自然景观和生物种群影响较大,破坏性较强,致使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城区和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程度远超过一般工业性城市,生态环境形势极其严峻.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据初步界定,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累积了一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如经济结构单一、下岗失业人员多、社会矛盾集聚等,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开采与炼制、黑色和有色金属开采与初加工等行业,对人类生产生活,对土地、水体、空气、地质环境、自然景观和生物种群影响较大,破坏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对东北地区而言,依靠现有产业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不仅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还可有效解决老工业基地面临的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日渐枯竭、环境压力增大等突出问题,从根本上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因此,更有针对性,也更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企业家型管理者的工作手段,也是展现企业家精神的特定工具。能创造出新的资源或者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任何事情都足以构成创新。因此,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也不一定与新产品或者产品的新性能相关,企业创新涵盖了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外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外债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危害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对我国外债管理的内容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对近年来外债改革措施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外债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础设施发展现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状况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日新月异,成就突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所取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力度,投资额大幅度增加。不考虑价格因素,1981~2000年的20年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加近61倍,基础设施投资额由1981年的126.72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7850.1…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在企业中的地位变的越发重要,很多企业都把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并把其归结为企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传统管理教科书在阐述管理职能时,往往只关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而现今很多管理学教材已经把创新作为管理的一个主要职能与以上四种职能并列讨论。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VECM分析了中国主要门类基础设施指标与总产出之间的协整及Granger因果关系。根据本文研究,大多数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指标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主要基础设施指标都与总产出、经济结构变动等经济变量构成了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的结论是: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中,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