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我国的民间俗语,反映着老年人对于子女长期照护的照料期待.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需求的增加、家庭规模小型化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认同状况如何?受什么因素影响?以全国性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老年人对于这一传统观念的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对于子女的照料期待相对较低.其中,女性、年龄较大、无配偶、老化态度较为积极,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更期待久病时有孝子照护.此外,享受社会保障以及认为养老需要由社会承担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久病床前无孝子”.  相似文献   
2.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其本质是在老龄化社会中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力量调整供求关系,从而适应新人口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龄事业不断发展,相关产业政策日益健全,发展思路从分散走向协同、从政府供给走向权责明晰。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多层次银发经济供给格局正在形成,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矛盾、质量偏低等问题。站在人口老龄化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历史性交叉点上,需要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聚焦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通过充分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统筹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4.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目前我国超过1亿老年人陷入数字鸿沟,表现为不愿、不会、不能、不敢使用智能信息技术.从需求侧看,数字鸿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群体与年轻一代的代际矛盾,老年群体被排斥在信息化社会之外,享受信息技术红利的权益无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