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轼的《江城子》与弥尔顿的《梦亡妻》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来怀念亡妻,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苏轼的悼亡词在意象选择上是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弥尔顿的悼亡诗在意象选择上多用想象性意象,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比较这两首诗,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并从中找出跨越不同文化的相同构思和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朱奎红  肖锦凤 《经济师》2009,(3):117-118
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艺术,这种“再现”的过程包括不断地调整、转换甚至取舍等步骤,百分之百的等值翻译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为了找到既符合译语习惯而又自然、可读的表达方式,在英汉互译中就须作必要的变通。视角转换则为该变通手段之一。文章主要从正反转换、语态转换和褒贬转换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以期给英语教学和英汉语对比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弗罗斯特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深层生态意识,本文从人类与自然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善待自然达到自我实现以及回归"手段简朴,目的丰富"的生活方式这三个方面来阐释弗罗斯特的深层生态意识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