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效率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评价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分析资源是否流向有价值创造能力的行业.借鉴Jeffrey Wurgler(2000)及经济增加值(EVA)方法,对2002-2005年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在36个工业行业的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与我国工业行业价值创造能力总体上呈现出较低相关性,配置效率较差.提出了加强行业运行机制的研究,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储蓄分流、金融风险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对储蓄分流的一些模糊认识,在区别储蓄和储蓄存款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储蓄分流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对我国近几年储蓄分流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的储蓄分流没能较好地达到储蓄分流的预期目标.因此,当前的居民储蓄分流仅仅是一种有储蓄分流之名而无储蓄分流之实的储蓄分流.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储蓄分流实际效果的政策建议,包括:储蓄分流应着眼于促进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融资形式及工具的多样化;应该从优化资源配置的高度审视股市的发展战略;适当提高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重构微观经济基础和建立市场经济的支持性系统.  相似文献   
3.
我国内地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较注重分支机构的扩张、业务量的增大和市场占比的提高.较少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价值最大化绩效考核新机制由于以经济增加值(DVA)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因此符合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发展方向.本文在论证价值最大化绩效考核新机制适用性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针对我国内地商业银行的特征设计出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货币化与金融化:影响因素与演进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货币化与金融化问题,尽管基本上符合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的总体趋势和演进规律,但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具有极高的货币化比率和偏低的金融相关比率(从而极低的证券化比率).从储蓄分流、金融结构优化和缓解流动性过剩3个视角对该问题的分析表明:储蓄分流应该是增量分流,金融结构优化应该是缩减间接融资的相对规模,我国出现货币化"折点"应满足的条件是M2持续增长但其增速却持续低于名义GDP增速.就我国货币化"折点"出现的时间而言,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金融相关比率和证券化比率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提升却是可以明确预期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内地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较注重分支机构的扩张、业务量的增大和市场占比的提高,较少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价值最大化绩效考核新机制由于以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因此符合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发展方向。本文在论证价值最大化绩效考核新机制适用性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针对我国内地商业银行的特征设计出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自1982年我国恢复人身险业务以来,其市场规模一直在高速增长,人身险市场也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我国人身险市场规模的计量经济模型,并以一定假设为基础对未来5年我国人身险市场的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自1982年我国恢复人身险业务以来,其市场规模一直在高速增长,人身险市场也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我国人身险市场规模的计量经济模型,并以一定假设为基础对未来5年我国人身险市场的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是近些年银行业经营环境中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将会改变传统银行理论分析中银行优势的条件,从而对银行业继续存在的理由提出挑战.本文通过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对银行业务影响的分析,指出环境变化导致的银行业务形式的变化,并不能成为否定银行业的理由.恰恰相反,这只是银行业重新将其注意力集中到其核心竞争力--流动性提供上的表现,银行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很好地执行着其应有的功能.尽管环境变化对银行业提出了挑战,但也向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银行业完全可以将其在传统业务领域中积累的优势,向非传统金融业务领域、甚至向非金融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9.
10.
流动性过剩:分层界定、判定指标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应区分为银行体系和市场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的流动性过剩具有完全不同的判定指标。尽管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并相互影响,但它们同时并存并不是一种必然。在分析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时,人们可能忽视了以下三个重要因素: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方式的转变,以土地为载体的财政收入信贷化,各类新支付工具的发展等。而实行"藏汇于民"政策,增加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优化信贷结构等,将有助于缓解我国的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