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贸易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随着未来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继续升高,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己跻身于中国主流的经济概念,但是,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政策、管理体制、技术支撑和外部推动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2006年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服务业比重较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二是节能降耗投入不足,一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有些工程从建设到发挥作用要有一个过程:三是支撑节能减排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措施还未完全到位;四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五是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强调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有机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实质是节约、低碳、生态、环保,核心是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一五"期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法律法规、政策机制、示范试点、模式凝炼、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化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事关我们共同家园的未来,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深化共识、合作应对。去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充分展示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决心。会议形成的哥本哈根  相似文献   
8.
解振华 《天津经济》2008,(11):85-85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确给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强劲的,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充满着后劲。这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在应邀参加全国商报联合会2008上海工作会议上,对当前经济形势所做的基本判断。他强调,面对2009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将通过强化政府投资等形式来带动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投资信心,并通过完善民众消费的基础条件等来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姚景源认为,首先可以从四大经济指标,即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程度等是否正常,来考察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围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2010年底城市化率已达47.5%,到“十二五”末将超过51%,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经济、技术路线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锁定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