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8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现下最关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文章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深入剖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改革“自上而下”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官员偏好向农民偏好”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开录 《当代经济》2016,(14):66-68
甘肃作为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因生态环境与资源禀赋的地带性差异较大,以致现代农业必须走区域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道路.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理论,对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许开录 《当代经济》2007,(10):80-81
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现下最关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文章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深入剖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改革"自上而下"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官员偏好向农民偏好"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但对国际经验的学习借鉴仍然十分必要。文章在总结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特点,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必须走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互动并举的发展道路,必须根据各地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区域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甘肃农村青壮劳力大量流失,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高素质职业农民供给不足,各类专业人才短缺,为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建议构建激励、服务、培养三大机制,协同外引、内育、重留、善用四大举措,着力加强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和"一懂两爱"人才培养,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甘肃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缺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论述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性,提出了适应甘肃农村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四种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农民的合作意愿与态度出发,研究提出了提高甘肃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诸多社会矛盾的焦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危及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现代化的前途命运。因此,中央适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一项涉及面广、耗资巨大、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财政作为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理应在保护弱势群体,扶持弱质产业,促进区域均衡,实现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照“少取、多予、放活”的基本方针,重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占总人口60%的中国农民能向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沐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而且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目标.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农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应该在承受物质贫穷的同时再承受教育的贫困.文章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剖析了甘肃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整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价值最大化目标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中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日益加剧.但由于不同的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不同。本文基于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相应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