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同治辛未(1871年),广州乡绅潘云溪、潘镜波等人,建立了名曰爱育堂的慈善机构,此后曾相继购入了一批土地。从现存的爱育堂置产簿及其它的土地契约文书来看,清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买卖关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本文试对此作一概述,为今后的有关研究提供一点素材。 一、与土地有关的契证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历代劳动人民采取修筑堤围,与江海争地的结果。万历《新会县志》说:“象山之下,昔皆为沧海,民生其间,不为波臣者儿希,今则淤为沃壤、望不可极”。嘉庆《龙山乡志》卷首也说:“考宋元以前,山外皆海,潦水岁为忠,民作高阜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