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股权融资(equity financing)是企业采用权益性证券的形式从外部投资者手中筹集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一种融资行为.现代融资契约理论认为各种融资证券并不是外生给定的,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比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面临的环境和自身特点来设计证券,因此股权在特定条件下也是一种最优的融资证券.企业需要在不同的条件下安排和投资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以保证及时充足地筹集资金.如何安排投资者的权利义务,这就涉及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股权契约形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竞争优势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针对目前学术界竞争优势相关概念使用混乱的现状,提出作的观点。中首先分析了该现状出现的原因,然后对于学术界中常用的几个相关概念-竞争优势、竞争力、国际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产品竞争优势、产业竞争优势、国家竞争力和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分别进行了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非税收入是当前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笔者认为,研究我国非税收入,必须考虑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应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5.
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1993~1999年间,我国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的降低并没有提高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投资者只关心短期利润,而不区分持续利润和暂时利润;而在2000~2002年,伴随经营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乘数的下降,投资者逐步趋于理性和稳健,开始利用净资产所表示的企业内在价值来修正自己关于企业未来的预期.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问题按照最佳资本结构的要求,在适度财务风险的前提下,企业选择追加筹资组合方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直接测算各方案的边际资金成本,从中选择最佳筹资组合方案;另一种方法是测算比较各个追加筹资组合方案下汇总资本结构的  相似文献   
7.
熊铭奇  邓秋云 《商业研究》2003,94(18):43-45
专业化和分工使得企业的报酬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有关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企业的收益在开始时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当规模的扩大超过某一限度时,企业的收益反而会减少,这就是规模经济问题。中国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吗?利用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实证分析,中国的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只有个别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而大多数行业则不具备。  相似文献   
8.
规范与发展证券市场是新世纪我国经济与金融工作的一个重点,国内绝大多数文献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都从证券交易所入手。应从场所交易市场出发,正确认识场外交易市场与证券市场发展的相关性。通过发展场外交易,规范产权主体,开拓民营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实现证券市场功能归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9.
邓秋云  祝晓波 《银行家》2002,(10):80-82
沉寂往往意味着下一次更为猛烈的爆发,中国信托业的"重出江湖"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在一批信托投资公司完成重新登记的同时,信托投资产品铺天盖地而来,成为投资者的"新宠".而信托投资公司本身亦成为"稀缺资源",在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后,信托投资公司已由整顿时的"烫手的山芋"变成了而今的"香饽饽".卸掉历史包袱的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在制度设计上的优势,享有比银行和证券公司更为广阔的投资领域,可以同时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从而成为民营资本与外资追逐的对象.国外有句谚语是:No newsis a good news(没有消息是好消息)!那么,全面上演利好消息的中国信托业是否会成为此句谚语的"逆否命题"呢?  相似文献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决定了人大监督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含义。新时代十年来,人大监督从其本质出发,按照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要求,将人大监督从预算审查监督、国资管理监督进一步拓展到经济监督,取得了三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特别是,2021年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赋予了人大经济监督更为深刻的内涵。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结合十年来人大制度的发展,从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两个视角,归纳总结了包含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在内的人大经济监督的实践探索。今后,人大应当按照人大监督和人大经济监督的框架与要求,着力结合两个制度基础,密切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以人大经济监督的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人大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