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87年1月至9月,是鲁迅来广州六十周年。鲁迅为什么一定要到广州?历来众说纷纭。但由于别的种种原因,有些问题人们都不便直说,或则转弯抹角,含糊其辞,或则顾左右而言他,因而影响了学术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翻开197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照片集,第54帧是1927年9月11日,鲁迅与许广平,还有一个着西装系领带的男青年,在广州艳芳照相馆的留影。这个男青年是谁呢?就是与鲁迅“并非泛泛之交”的蒋径三。蒋径三(1899—1936),浙江临海人。学生时代追求真理,被目为“不轨”,开除学籍,便从浙江省立第六师范转入省立第五师范。读至1922年毕业后,因家穷,无法继续升学。但他胸怀大志,决心走自学的道路。平时,除了博览哲学、教育学等书籍,还特别注重攻读日文,仅用两年时间就能看书、翻译,并且相继翻译出版了日本名家著作《欧洲思想大观》、《现代理想主义》等,致使到过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无不为之惊讶、赞叹。他们设法把蒋径三这个自学成才的青年推举出去,后来终成南、北大学的教授。  相似文献   
3.
正当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时候,郁达夫也向万恶的封建社会挑战,发出“创造”的战叫。郁达夫的《沉沦》激荡着爱国主义的感情,虽然“想象多于行动”、“消极的挣扎大于积极的奋斗”,不如鲁迅早在十多年前创作《自题小像》那样,态度“积极得多,有意义得多”,但创盼望祖国快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