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经济学   14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钟乃仪 《新金融》2004,(11):51-53
探索东亚汇率如何协调,跟眼下已受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直接密切相关,即美国经常收支的巨额赤字日益由中日等东亚各国的资本流入所支撑这一世界金融循环系统正濒临危机的现实。为防汇率剧变导致货币危机,中国等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汇率制度上似应向更具弹性方向转变,具体来说,首先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只与美元固定连动,而将挂钩对象扩大为美元、欧亚、日元等几个主要贷币,采用经加权平均的一揽子货币制度。  相似文献   
3.
钟乃仪 《亚太经济》2007,91(1):16-20
企业活动的国际化在东亚日渐形成的国际分工体制中是个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探索其为何要走向国际化,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显然具有适时和现实的实践意义.在当前分工最活跃的东亚地区,这些理论的新发展正在被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钟乃仪 《新金融》2001,(5):34-37
日本经济的现状给人留下如下印象:在紧缩的持续加强下,衰退迹象已开始露头,其中,股市快速不断地重现历史新低有可能使本已处于虚弱状态的金融体制再度陷入动摇是当前日本全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经济新重症之一.  相似文献   
5.
6.
一、亚太地区经济特征 亚太地区作为一个地缘,政治、经济概念,各国之间具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简单说来,在相同点上,不仅各国地理位置接近,而且共同的经济特征也有不少。如大多数国家推行市场经济制度;六、七十年代中,工业生产和贸易都飞速发展等。在不同点上,不仅各国经济规模(人口、GDP)相差很大,而且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状况等都不尽相  相似文献   
7.
多边合作体制下如何推进区域合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的崛起不仅自己也使周边国家日益重视周边环境的合作与和平对一国发展经济和安定生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多边合作前景不甚明朗的现在,依靠区域合作来维护周边环境的和平和稳定就显得分外迫切。当今区域合作中经济合作占绝大比重,其中又以贸易与金融为主,FTA热潮乃至遍及全球就是顺应这普遍认识而成为当前区域合作的主要形式。为使其成功,中国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应力主共同繁荣、均衡发展、相互让步三原则。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80年代的亚太地区已为世人所瞩目。亚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围绕着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东盟这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梯不断地发生变化。该地区经济的高增长能力主要也体现在这里。一系列外向型宏观经济指标告诉人们:该三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增长率、出口增长率、技术水准等在时间序列上依次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何以使然?本文试图以此为中心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产与消费的跨国化以及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恐怖.毒品犯罪等涉及人类生存安全之重大问题的国际化,使国家政府个别管理的有效性受到挑战,但是随着地方政府对外交流的自由和频繁,以及非营利团体(NPO),非政府组织(NGO)等一些超国家机构积极的管理参与,又使国际化了的问题在解决的途径和方式上留下探索的可能性,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人们必须重视超越国家范围的问题发展这一现实,以及应如何才能充分弥补国家作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试析货币危机的教训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乃仪 《新金融》2004,(1):38-40
1990年以后,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继发生多次货币危机。比如94年的墨西哥,97~98年的泰、韩、印尼等东亚国家,98年的俄罗斯,以及之后的巴西、土耳其、阿根廷。这些危机发生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资本的大量移动引发对外资本收支的急速恶化,国际上将此称作为“二十一世纪型”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