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GDP是衡量国家经济规模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指标,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于GDP国际比较方法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阐释了GDP国际比较的三类主要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与局限,认为其本质差异在于转换因子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GDP在1990~2020年的相对变化趋势,分别从总量视角和分产业分行业的结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GDP迅速追赶美国,尤其在制造业方面显著超越美国,但是不同方法测算的相对变动程度差异较大。汇率法在计算上较为简便,但受到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购买力平价法在原理上较为合理,但在操作性和可比性上较弱;替代法在数据上较为可靠,但理论依据和客观性较弱。本研究深化了对于GDP国际比较方法理论本质的认识,测算了中美GDP总量和结构的相对变化趋势,可为进一步完善GDP国际比较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根据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的趋势 ,并建立了其总量的修正指数曲线及组成比例的马尔科夫过程的时间序列模型 ,在此基础上对其总量及组成情况的发展与变化作了实证分析并对二者未来的发展做出中短期预测。结果表明 ,我国在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后将进入以独资为主体的利用外资的“第三次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3.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78~2011年面板数据,使用新近的基于误差修正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检验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协整关系,同时对两者之间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而且从长期来看,存在着电力消费→GDP单向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存在着GDP→电力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本文还将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地带,验证不同区域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着电力消费→GDP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从短期来看,只有西部地区存在着GDP→电力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一些生产率模型已经开始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中国省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以方向性距离函数为表述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省级生产率绩效度量中的"技术效率"指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排名。我们的研究经验表明,本文所使用的模型,既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又继承了传统生产率分析技术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框架,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直观的绿色GDP推算方法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一些生产率模型已经开始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中国省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以方向性距离函数为表述的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省级生产率绩效度量中的“技术效率”指标在考虑了环境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排名。我们的研究经验表明,本文所使用的模型,既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又继承了传统生产率分析技术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框架,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直观的绿色GDP推算方法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新时期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污染防治列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然而对于影响中国环境污染排放的机制和效应分析,现有文献还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基于中国制造业四位数行业甚至微观企业数据考察影响中国环境污染产生的机制效应的文献非常之匮乏。鉴于此,本文将2000—2013年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对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分别在四位数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分解分析。本文使用总产值作为衡量经济规模的指标,并且依次使用间接分解法和直接分解法对引起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的各个机制效应进行细致的分解,以此补齐原有文献的不足。通过对四位数行业分解得出,规模效应为正,行业结构和行业技术效应均为负,三个效应综合得到的总效应为正。通过对企业分解得出,规模效应为正,行业结构效应为正,企业结构和企业技术效应均为负,四个效应综合得到的总效应为正。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环境污染排放取决于各种机制效应的总和,技术效应会稳健地减少污染总量,但是中国技术效应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以上结论,建议中国在四位数行业和企业层面继续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注重四位数行...  相似文献   
7.
何明科  高宇宁 《商业研究》2003,(20):122-125
利用数学模型并结合实证分析 ,研究中国汽车市场在 2 0 0 1年至 2 0 0 6年期间贸易壁垒不同的降低方式及其对国内汽车业发展的利弊 ,以及降低方式的不确定所带来的政策制定的选择 ;探究贸易壁垒降低方式的不确定性对国外汽车公司战略的影响。最后 ,为国家制定汽车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宇宁  张宁 《水利经济》2005,23(1):33-36
根据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的项目收益范围和收益人群,提出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和不同人群中间的项目投资分摊原则和补偿机制,同时提出了包括融资模式、项目资金组成以及管理等的融资方案,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不平衡一直是困扰两国贸易关系的热点问题。传统分析主要从人民币汇率、美国低储蓄率以及特里芬悖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认为,除了以上因素,按照传统贸易统计测算的中美贸易不平衡本身存在严重失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传统贸易统计的前提假设与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现代贸易不一致引起的。传统贸易统计以货物跨越本国国境为前提,而在全球价值链时代,货物跨境已不再是贸易实现的必要条件。跨国企业无工厂的制造方式,以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他国市场的销售方式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典型特征和普遍现象。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特征的“要素收入贸易”这一新概念。根据这一概念,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被定义为用来满足中国最终需求的美国的要素收入。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基于“要素收入贸易”核算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比以传统总值贸易统计的结果和以增加值贸易统计为基础的结果分别低32%和17%。这主要是由于现存的贸易统计仍然遵循属地而非属权原则,不仅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低估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要素收入贸易”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将贸易的标签从传统的“在某国制造”改为“由某国创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