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地区间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区间制度设计在促进合作上的适用性。制度化与论坛化是当前地区间合作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制度选择的区别体现在结构平衡、施动方向、互动结果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制度适用性上。作者提出:在制度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强势的一方因为缺乏足够的回应或制衡,将导致其倡议和政策制定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而在论坛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平衡和双向的互动以及合作的意愿能够增加最后的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欧盟推动的对非制度化地区间合作与中非合作论坛推动的论坛化地区间合作是当今地区间主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欧盟与中国的对非地区间合作的比较研究发现,适用性的制度设计应该建立在地区间结构平衡、双向互动和强烈的政治意愿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suggests a technology forecasting approach based on a semi-Markov model, which appropriately describes the probabilistic nature of a sequent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approach focuses primarily o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hat has been skipped in conventional Delphi survey data. That is, through a simple statistic,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sequent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can be extracted in a formal structure of a semi-Markov model from the original Delphi panel's estimates. A simulation technique is developed to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y utilizing the information on such interrelationships. This technique provides a flexible and useful tool for R&D planners or project managers, especially in postanalysis of Delphi forecasting.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approach, a computer-based interactive Delphi data analysis system (IDEAS) is implemented in IBM PC.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琳  陈迎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1):116-134,159
近年来,气候治理已成为全球治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围绕气候治理的国际谈判备受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虽然2012年12月8日刚刚闭幕的多哈会议谈判实现了平稳过渡,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制定了德班平台谈判的工作计划,但在减排义务分担、气候融资、技术转让等关键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阵营之间仍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未来谈判仍困难重重,前景尚不明朗。作者试图运用多维权力观分析框架,分析当前主要国家及国家集团构成的政治力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及其变化。在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的手段性权力强,但态度大多趋于消极保守,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权力和话语权呈上升趋势,但权力领域有限,权力意愿趋于分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外,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在市场、资金、技术、贸易等议题中的权力各有消长。未来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复杂性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及各种社会力量为追求自身利益,必将展开新一轮的博弈与角逐。基于对各种政治力量在气候治理中权力特点和变化的认识,作者最后提出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谋求合理发展空间与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者探讨了霸权稳定论如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学者对不同国际经济问题领域的研究催生了霸权稳定论,其核心主张是国家间权力的霸权式分布有利于国际经济秩序稳定。80年代以后,年轻学者从两个方面拓展了霸权稳定论的研究:第一,霸权稳定论的逆否命题——霸权衰落导致霸权国干预国际经济政策的力度加强——成为80年代富有影响力的理论假设和政策辩论主题。第二,从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历史类比和地区扩展等四个层面深化霸权稳定论的学理内涵。到90年代初,学者们认为权力分布和自由体系之间呈现出一种U关系,即国家间权力的差距过大或者过小时国际经济体系都呈现出开放状态。欧美学者围绕霸权稳定论长达20多年的争鸣,以霸权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国际体系的开放还是保护为分析对象,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从体系层面向国内层面的转型。霸权稳定论的发展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而言,至少在区分问题领域、多学科发展以及学术分工这三点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展望的事件引发市场剧烈波动,美国国债问题备受关注。文章分析指出,美国财经纪律松散、回避长期性经济结构调整而依赖短期性刺激救助政策等因素,是构成本次国债评级展望下调的深层原因,而未来由美国"婴儿潮"引发的"银发海啸"及社会医疗保险支出的上升将加剧财政收支矛盾。总体来看,美国国债评级短期内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话语以及发言人被西方媒体引用的话语这两套话语的实证研究,作者分析了当前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的议程设置效果。根据统计数据的分析,中方发言人的话语内容和西方媒体的引用内容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表明中方发言人的话语内容可以为西方媒体设置议程。此外,中方发言人的话语态度与西方媒体引用的态度之间没有相关性,这表明中方发言人的话语态度不能为西方媒体设置议程。作者认为,要增强中国话语的传播效果,不仅需要在话语内容上关注说什么,更需要在话语态度上重视怎么说。  相似文献   
7.
次按危机愈演愈烈,给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型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该文深入分析了次按危机的深层影响,认为次按危机引致的信贷紧缩已经演变为消费紧缩,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借钱消费的兴旺周期,美国过往的消费模式从而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次贷危机不仅直接打击美国经济,同时也拖累世界经济增长。文章认为如何解决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以及这个过程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何种影响,才是解决美国次按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目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及其共同根源的分析,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成为破解这一双重危机的必然选择,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推动全球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在近期表现为绿色复苏,从长期而言,将推动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具体表现为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技术、贸易、金融竞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既是对中国现状的挑战,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对中国、美国、欧盟与日本的低碳经济进行比较研究,作者提出中国应走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并分别从国家、企业与社会公众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全球低碳经济潮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资本流动逆转风险、影响及长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外汇大量净流入我国,将来如果集中流出,可能加大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因此,加强监测分析和风险防范非常必要。文章结合分析了我国资本流动逆转的诱因,以及应对资本流动逆转的有利条件之后认为,近期(3年左右)我国资本流动发生根本逆转的可能性不大,一旦发生也是可控的。从长期看,应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机制建设,以应对资本流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次贷危机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美元不跌反升,出人意料。面对美国经济和信心再次转弱的可能,此次美元反弹与其说有基本面的支持,不如说靠技术面的推动。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美国政府的更迭,总是伴随各项政策的变动,从而引发美元的波动。为了避免对全球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当局有责任确保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尽快走出衰退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