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3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61篇
财政金融   812篇
工业经济   435篇
计划管理   1303篇
经济学   1359篇
综合类   753篇
运输经济   71篇
旅游经济   74篇
贸易经济   771篇
农业经济   415篇
经济概况   1653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科技支撑和制度支持的背景下,我国的现代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装备相对落后,现代农业人才严重短缺,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因此深入研究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何为现代农业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再次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促进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强皓凡  严晗  张文铖  肖康康 《财经研究》2021,47(11):154-169
我国国有风险资本是否实现了设立之初的目标,即是否纾解了企业融资困难呢?文章基于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和手动采集的国有风险资本数据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实证结果稳健地显示,国有风险资本可有效缓解企业后续融资约束,我国政府参与风险投资活动是有效的.进一步地,高持股比例、多联合投资、高政治层级的国有风险资本对受资助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且国有风险资本对经济欠发达、低制度质量环境下的企业、面临高环境不确定性和高竞争程度企业、民营企业、成长期与动荡期企业能产生更大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国有风险资本既能通过认证作用显著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又能发挥政治关联的资源效应,包括显著促进银企关系和企业的商业信贷获取能力,并提升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水平,从而减轻企业资金负担,缓解其融资约束.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国有风险资本能显著降低企业外部融资的股权资金成本和债务资金成本,帮助改善企业融资贵的难题,而且国有风险资本有助于企业在创新和经营方面的良性发展.但国有风险资本并未起到有效监督作用,不能缓解企业代理问题,尤其是会导致第一类代理成本的明显提高,而高管薪酬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据此,文章认为在未来的国有风险资本发展中,要把握"政府角色"介入的尺度,完善国有风险资本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适当兼顾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对中西部地区的国有风险资本发展提供适当且必要的帮助,以促进国有风险资本在新时期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a recent antitrust case of abuse of dominance that was decided by a Chinese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agency under China’s...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breakdowns in the covariance of three benchmark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s (WTI, Brent and Dubai) and investigates the changes of market connectedness across the breakdown periods. As the crude oil futures are traded in different regions, this article eliminates the non-synchronous trading data by employing the Vector Moving Average structure and the Bayesian data augmentation approach, which keeps the integrity of original data without changing its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breaks in the covariance structure of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s. The breakdown perio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eriods when the market volatilities are at high level and the returns are volatile. The changes of market connectednes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covariance states, which supports the globalization hypothesis for the crude oil market.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re is more information flow out of the WTI than to the WTI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breakdown periods in 2008–2009.  相似文献   
5.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 This paper provides new evidence on the effect of housing wealth on consumption by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home-equity extraction. We develop a...  相似文献   
6.
Li  Xiao  Liu  Bin 《Asia-Pacific Financial Markets》2021,28(3):449-467
Asia-Pacific Financial Markets - Utiliz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regression model, we conduct cross-sectional and time-series analysis to explore effect of short sales on the weekend effect in...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为我们加快信息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天津滨海新区要建成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性区域,必须以党的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无公害、经济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食用菌保鲜的机理出发,对各种保鲜技术从有无公害、是否经济有效的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求得到既经济有效又无残留的食用菌保鲜技术,并对无公害食用菌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肖夏 《中国经贸》2005,(10):19-21
9月5日中国与欧盟经过长达48小时的唇枪舌战,终于达成协议,圆满解决了中欧纺织品贸易的滞港争端。9月1日紧急进行的中美纺织品第四轮磋商依然未果,“拉锯战”被拖至9月下旬,而且前途未卜,恰似给美国造成巨大损失的“卡特里娜”飓风,近期内依然“挥之不去”,令业内人士揪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要向日本学习什么?--谈"节约型经济"与"中国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世纪”的挑战先说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现在国际国内都有许多人正在谈论“中国世纪”。其实,中国的世纪仍然是一种想象。中国正在崛起,但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崛起的中国那样感受到资源困窘的压力。如果中国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矛盾,不能转变增长方式,就谈不上会有真正的“中国的世纪”。对于中国资源的困窘可从供需两方面来看。在供应方面,中国并非地大物博,中国的人均资源相当稀缺;而在需求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对能源、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需求正急剧增长,并将持续增长。众所周知,就大部分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