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引入集群效应建立企业研发模型,分析了有集群效应与无集群效应条件下的研发可行性区域的差异。模型分析了集群效应对企业研发可行性区域的影响并剖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诸多因素,并从区域研发能力的角度来探讨当前广东面临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的投资者结构、市场运行以及国际市场对比等角度出发,研究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和杠杆作用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目前由于机构投资者的缺位、制度的不完善,可能会产生短期的风险加剧效应,因此需要监管当局完善交易机制、鼓励以风险管理的套期保值交易,进一步引入机构投资者,推动资本市场对冲内在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引入基金流量变量,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否稳定市场这一争议性命题进行解析,挖掘中国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异质性"背后的基金申赎行为因素,试图从基金流量引发基金经理资产配置动态调整的视角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否行为理性"这一重要命题进行重新诠释。在实证过程中,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2006~2010年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季度数据进行估计,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受到基金流量的显著影响,基金持有人行为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具有冲击效应,并直接影响到基金经理的策略选择和资产组合调整。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推进中国版"401K"计划,优化基金持有人结构,合理引导基金投资者行为,减小基金异常申赎行为对市场波动性的传递效应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宗新  张秀秀 《金融研究》2019,468(6):58-75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能否发挥稳定现货市场功能,金融周期风险是否会改变国债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是投资者实施风险管理和监管部门构建市场稳定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和交易者行为两个维度探析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机理,分析金融周期风险对衍生工具稳定功能的影响,解析引入国债期货合约能否缓解金融周期波动对国债市场冲击,同时关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机制改进与现券波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实现抑制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金融周期风险会引发现货价格波动,国债期货市场能够降低金融周期的波动冲击;(2)改善现货市场深度和套保交易是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路径,国债期货市场增进国债预期交易量流动性、减弱非预期交易量干扰,金融周期低波动区间套保交易稳定作用受到抑制;(3)国债期货投机交易和波动溢出效应助长现货市场波动,正负期现基差对国债波动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5.
上海场外交易市场(OTC)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OTC市场,是打造无缝隙资本市场体系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三者相互补充、渗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上海推进OTC市场建设,是积极扶持广大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需要,可为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提供预备市场及退市通道,以形成无缝对接的资本市场体系。上海OTC市场发展模式选择,应包括OTC市场体系、交易机制、转板及退市、监管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上海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场外交易(OTC)市场,是打造无缝隙资本市场体系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三者相互补充、渗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上海推进OTC市场建设,是积极扶持广大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需要,可为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提供“预备市场”及退市通道,以形成无缝对接的资本市场体系。上海OTC市场发展模式选择,应包括OTC市场体系、交易机制、转板及退市、监管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理论 ,从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角度对公司购并进行动态博弈分析。为刻画行为主体利益动态均衡过程 ,论文应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 ,揭示公司购并过程中利益均衡及其对公司购并的推动作用。为解开“购并公司股东损益之谜” ,论文引进购并公司信息占优条件下的风险套利模型 ,分析购并公司溢价购并损失在市场背后的风险套利补偿。在此基础上 ,采用市场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购并利益分配进行实证 ,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证券市场同样存在“购并公司股东损益之谜”。  相似文献   
8.
张宗新  刘逖 《新金融》2009,(4):28-30
伴随“有毒资产”在金融体系蔓延,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机制,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加剧。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收缩与经济衰退,远远超出了美国政府和Fed的预先估计,工业产出、失业、消费等实体部门收缩严重。金融危机形态已从投资银行危机转变为商业银行危机,银行救助与恢复信贷机制成为本轮金融危机化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为研究主线,从信息披露时间选择、信息可靠性和披露频率三个指标对信息质量进行测度,对2001-2003年深沪上市公司年报横截面数据进行检验,探讨公司在披露时间、披露频率和披露精度方面的权衡选择行为及其对股价的冲击效应,分析重大事件公告前后市场反应,考察重大信息在内部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分布状况,以此揭示信息含量、信息质量以及信息披露行为策略.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外部投资者权益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完全自主开发的全球多区域CGE模型(GAGE模型),对中国、印度、美国和欧盟四个区域的减排成本及经济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边际减排成本、GDP损失率、边际社会减排成本以及减排对部门总产出和出口的影响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盟的边际减排成本和GDP损失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美国的边际减排成本约为中国的6倍,但其GDP损失率却与中国相当,其边际社会减排成本也只是略高于中国.生产部门中总产出影响最大的是能源部门,其次是高耗能的化工和钢铁部门,美国和欧盟的交通部门也受到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