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旅游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旅游地更名的依据主要是当地的著名风景名胜、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物产,目的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与吸引力,塑造旅游地品牌。多数旅游地更名后不仅提高了知名度,提升了旅游地文化品位,也增加了旅游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有些旅游地更名却造成了地名之争,承担了巨大的更名成本,割断了旅游地重要的文化渊源。规范旅游地更名行为,需要政府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地名管理;旅游地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传承;要保持文化底蕴.谨慎更改地名。  相似文献   
2.
田广增  李波  吕连琴 《特区经济》2010,(12):154-156
南北过渡带的旅游开发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本文分析了南北过渡带旅游开发的现状,探讨了其生态旅游显性开发的条件,围绕建设中国南北过渡带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方案,探讨了其生态旅游显性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吕连琴 《旅游学刊》2004,19(3):55-60
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正式实施以来,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作为此次普查的主要参与者,笔者亲身体验到了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繁重与艰辛、成功与不足,对《国标》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对普查中所遇到的若干疑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抛砖引玉,对今后其他地方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