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革命的视野下,通过对苏维埃运动时期农民性格和中共的乡村动员进行动态的考察,再现了中共与农民的磨合与互动场景。与华北、长江三角洲相比较,从革命和中共的乡村动员视角来考察,这一地域的农民特质主要包括原初的营利意识、安逸的生活信念和好走极端的山区型权威性格。要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就必须面对这些农民性格。走向乡村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动员、任务与政令来突破革命的瓶颈,快速、有效地从乡村获取革命资源,使广大农民汇成革命的洪流。  相似文献   
2.
民国江西农业院在其存在的14年的历史中,大力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农业科技推广、农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尽管民国江西农业院的科技工作者们作出了不懈努力,但农业院的社会和经济绩效都严重不足,最终没有达到复兴农村的目标.这个历史教训是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解决“三农”问题,有赖于科技兴农,也有赖于农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更在于农民本身的参与和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革命伊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用农民最迫切及具体的利益,而不是崇高的意识形态来动员农民。由于每个地区农民的需求不同,不同层次人群的基本利益与社会感情大相径庭,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扮演富有创造力和适应力的角色。贫农和雇农是中共需要依靠的中坚分子,妇女和儿童作为一个边缘化群体在革命中能发挥特殊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中共革命的特点。走向乡村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一边缘化群体着手,或利用他们在传统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或激发他们在家庭中的纽带作用,并抓住他们的特殊利益、要求和心理,发动他(她)们起来革命。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政权构建的角度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本文从乡土意识与国家建构关系的视角,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江西省瑞金县的土改为考察中心,探讨乡土意识与国家建构之间的磨合与互动,揭示革命理念的惯性作用与国家建构的路径依赖。权力话语一方面要借助民间话语向个人话语进行“启蒙”,使之弃恶从善、弃私从公;另一方面,权力话语还要保持对民间话语的过滤,使民间话语更能为权力话语服务。权力之于国家的至关重要,土地之于农民的生死攸关,国家与民间社会的相互激荡,革命理念与农民意识的互化,这一切都得以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5.
6.
辛亥革命对近代江西的政治转型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初步孕育,民间社会力量有了一定的成长;二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党派、团体活动活跃,形成了从事政治实践与竞争的实体;三是议会政治的尝试,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之一.但是,由于传统与现代的纠结、政府过度对社会的干预和制度移植过程中的"文化堕距",使得民初江西的政治转型新气象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7.
试论传统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养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清末民初到今天的100年,是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百年。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以公民社会的养成为主线,从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去解读百年中国的变迁历程,触摸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律变奏,分析其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困境与出路,试图从学术上探索中国公民社会养成的普世而又独特的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