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肇端于1960年代的“新计划经济论”经历了一个从“计算机社会主义”到“大数据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其基本理论信条是“算法为王”,即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计划化。此信条在今天的典型表达是:大数据使整个经济生活呈现出一种可视化图景,“看不见的手”已然清晰可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计划经济”论虽然持有对“市场”的承诺,却把经济计划全然奠立于大数据基础上,并由此提出全面恢复计划手段的实践构想,从而陷入否定“市场”也即否定大数据存在根基的理论境地。走出“数据拜物教”迷雾可以看到,大数据不能重塑“新计划经济”,但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宏观调控的新工具,大数据能促成“市场更加有效”与“政府更加有为”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2.
维尔诺批判语境中的当代资本主义以非物质劳动为其主要表征,诸众的劳动潜能构成了资本权力运作生命政治的基础和动力,犬儒主义等“不良情操”则是资本权力宰制诸众生命的精神产物。对于诸众而言,只有克服公共智识的自反性后果,并借由“不合作”和“退出”的斗争策略,方能在资本场域之外建立起自主自治的“诸众共和国”,从而完成对资本权力的超越。维尔诺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生命政治的构境逻辑内蕴着开掘革命主体的积极意义,却失察于资本权力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其资本批判也因此而萎落为一种主体主义的伦理申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