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可以使用哈佛学派的主要理论S-C-P范式来研究我国的房地产业产业组织问题。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结构,所以我们根据地块大小、距离远近等的这种出让方式不同来分析各种情况下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房地产行业反垄断政策的制定的依据和内容也存在“马歇尔冲突”,考虑中国房地产企业是规模经济不变的情况下,对垄断进行拆分是对社会有利的选择。具体操作上:不要大面积拍卖土地,改为小块拍卖出让,引进多家开发商鼓励竞争,对打破垄断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中国的总储蓄率、总储备率出现了显著的、快速的双增长。本文通过总储蓄率、总储备率二者在不同国家群体条件下的考察,运用比较静态的方法,揭示了总储蓄率、总储备率的正向线性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结合部分资本分类配置国家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储蓄率的异常升高、储备率相应地升高的现象,推断出内外储蓄一致调整的规律。从模型表示的趋势来看,在资本分类配置国家这个群体里,从198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现实资本投资"倾向前列的国家,并非是"货币资本投资"类型国家。中国较高的外汇储备率,是与很高的储蓄率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试图阐述一个“资本分类配置理论”来解释价值链利益分配上国家间的巨大差异。其基本逻辑是,随着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逐步从产品生产领域发展到资本形成领域,出现了资本分类形成与资本分类配置;所有参与分工的国家里,两类资本的数量不同和形成速度不同导致了二者间在价值链利益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