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组织中的激励,人们已不陌生,可您了解“第三部门”中的激励问题吗?您也许会问,这“第三部门”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对“第三部门”的激励有什么特殊性?让我们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2.
试论《齐民要术》的主要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邦跃 《中国农史》2000,19(3):79-82
  相似文献   
3.
明代至清代中期,蚕桑业在全国其它地区衰废不举,而在江南地区却趋于繁荣。江南蚕桑业发展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二者相互交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蚕桑业利润较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减轻赋税负担,当地很多农民改稻种桑。其次,国内外市场蚕丝需求量的增长,刺激江南地区扩大蚕桑生产。再次,当地的水土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荡田及旱地的开发,促进了桑树栽植。最后,以蚕月禁忌和蚕神祭拜为主要内容的尚桑重蚕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蚕桑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清中叶之后,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和墨守成规的思想影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蚕桑业逐渐开始衰落,有志之士认识到蚕业生产技术改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实业救国的背景下,清末太湖地区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蚕种改良和兴办蚕桑学校的浪潮。这些蚕桑学校不但是蚕业生产技术改革的承担者,还在改良蚕种的制造和推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近代太湖地区的蚕种改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笔者基于对理性官僚制能否超越社会的转型继而存在,后工业社会能否兼容并包官僚体制问题的思考,在历史与现实的理论框架中审视理性官僚制,意识到:理性官僚制虽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一面,但诸多方面却不能与后工业社会相兼容。  相似文献   
6.
丁颖是我国著名农学家,在长期的农业科学研究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农业科技思想,他重视农业科技,强调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注重应用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农业科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坚持开创性的科学研究,对当今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盛邦跃 《中国农史》2002,21(4):53-59
关于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问题是经济史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应用“均衡与非均衡分析”的方法 ,提出了 2 0世纪 2 0~ 3 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初期的非均衡发展”的观点 ,并从“农产品商品化与农村经济构成的不平衡发展”和“农民收入与农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增长”二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