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它基本上是以儒家教育哲学为主体。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形成、演进和解体三个阶段,经过不断创造和革新并以变化了的形式存在于现代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一生并没有写过货币伦理的专著,但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货币伦理思想.马克思的货币伦理思想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本文就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货币伦理思想的继承和批判进行粗浅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禹芳琴 《商业时代》2006,30(14):65-66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货币是价值和财富的体现,是社会财富的集成。货币是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对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促进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的互动;促成社会的分化;但对货币的过度追求也会引发道德危机;甚至产生货币拜物教。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的经济伦理思想以"理寓欲中"为基础,以"自谋其生"旨归,以"恒利久远"为目的,以"俭奢有度"为重心,反映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包含着民主思想的萌芽,具有近代启蒙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色彩,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货币和伦理的关系实际上是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关系,货币是伦理道德历史变化的动因之一,同时二者又是互动的。货币和伦理可以融合而成为货币伦理,利益是两者联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人类驱利性的重要标志.人性的张扬历史地选择了货币,货币则以自身所具有的对矛盾的承荷和平衡的能力与品格及其张力,成为人性生成与张扬的栽体.货币转化为资本后的逐利本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伦理道德的颓废和堕落,在促进人性趋善的同时也造成人性异化趋恶,即产生权钱交易,滋生社会腐败;产生人性异化,塑造货币单面人;产生货币拜物教,腐蚀人的心灵等.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的金钱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转变.  相似文献   
7.
货币如同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货币在概念上是中性的,但是它的数量却象征着级别、尊卑、声望和权力。在一百多年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过程中货币拜物教一直是一些人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意识,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使现代社会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决反对货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建构“良序”社会;必须摒弃货币拜物教的生活原则,使人获得内心精神心理的和谐;必须依靠“隐型制度”的有效供应,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治的理念始终贯穿在毛泽东同志整个的思想体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分清敌我,毛泽东同志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道德品质。为取得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农民运动的道德意义,高度赞扬农民运动。为切实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要肃清红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道德观念。为调动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毛泽东主张真心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是从欧美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的理论,对当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一些轻视或排斥的心理。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则要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对教学内容作出明确的辨别,对有关的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与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选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则是以货币为普遍交换媒介的经济,所以市场经济就是货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根本目的上要实现经济、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的实现,就必须通过货币经济的手段.当今的社会也是货币社会.货币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货币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