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重点关注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销售和资金运用两个环节。事实表明,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繁荣的背后有着经济下滑、信贷期限错配、利率市场化不完善等多重因素,理财产品已逐渐成为“影子银行”活动的主力,风险正在逐步加深。本文前两部分集中探讨理财产品市场运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四部分分析理财资金运用情况及理财产品运作中可能带来的风险。文章中的案例和数据主要来自人民银行理财与资金信托统计监测系统和天津市部分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
浅析近代钱庄未能蜕变为新式银行的内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钱庄业曾蓬勃发展,盛极一时,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曾经辉煌的钱庄业迅速衰落。钱庄业执掌中国金融界百年之久,但始终未曾蜕变为新式银行,除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等外部因素之外,钱庄本身的因素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保守倾向也值得我们探讨。在组织方面,传统的合伙制以及无限责任经营方式无法使其吸收大批投资人,有碍钱庄扩大股份,以形成上规模的股份公司的形态。此外,社会经济形态的传统性,社会态度的保守倾向,家族中心组织上的限制,社会责任心的缺乏等因素,都在阻碍钱庄蜕变为新式银行,因此不可避免地归于消亡。  相似文献   
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918-1936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同一时期中国银行业也显著成长。文章运用当时33家全国性中资银行数据,从银行产业组织理论视角并结合历史事实检验中国近代银行业格局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无政府过度干预的条件下银行集中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降低,这说明在相对自由的市场环境中竞争性银行业结构更适合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回顾建国以来农村金融体系演进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未能摆脱单纯性存款吸收机构的角色定位,历次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很大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金匮乏的难题。文章结合中国的宏观经济背景探讨了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苗润雨 《全国商情》2005,(10):16-18
跨国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模式,它的发展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但在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正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人们用它来利用各国法律、税收、会计、资本市场、经济发展等地区差异来发行资产支撑证券,降低交易成本。熟悉跨国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原理、研究跨国资产证券化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问题既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农业大国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问题.2009年4月18~19日,由南开大学经济史学科、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史专业委员会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发起,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主办的"20世纪的中国农村金融变迁"学术研讨会于南开大学举行,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