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3篇
旅游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威  薛领 《开发研究》2022,(5):58-71+3
区域开发策略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深远影响,但是忽略了不同性质的开发策略对农业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评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础的“双评价”,过于强调自然资源本底,忽略了集聚经济在国土空间演化过程中的根本驱动作用,势必影响农业土地开发和利用的精准性和科学性。针对这两个“忽略”,构建了一个区域开发策略对农业空间格局动态影响的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确立农业土地利用格局演化模型的驱动要素、模拟参数和策略情景。模拟并分析云南省国土空间演化路径在均衡性空间中性(历史延续、生态优先、农业优先、城镇优先)与非均衡性空间倾斜(滇中城市群发展、轴带开放辐射)开发策略下的差异,将不同开发策略的农业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双评价”中农业生产适宜性进行对照,评估不同策略影响下的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农业优先的土地开发策略相较其他的策略更加体现国土空间的整体优化格局。从模拟结果看,此策略下农业土地利用连片化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同时,其结果与农业生产适宜性的土地分布匹配程度最高,更能够实现农业用地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机理与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垄断竞争、规模经济、交通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旅游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学演绎模型与基于自主体(agent)的计算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对旅游企业、消费者等大量微观自主体的相互作用来"动态地"观察和探讨沿海与内地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影响因素和动态过程.本文认为,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机理,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与推导→基于agent的地理计算→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地区旅游发展问题.秉承新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法国规制学派的“技术—制度”模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研究,但尚未受到旅游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从“技术—制度”模式锁定的角度,分析了作为国内旅游业先发地区的云南西双版纳逐渐失去先发优势、在区域旅游竞争中陷入困境的原因,即率先发展带来的低水平发展模式由于文化制度刚性而无法更新以响应需求升级,形成“先发劣势”.本文指出,这类地区必须通过旅游业的整体升级来打破原有低端发展模式并进行文化制度创新,以灵活地响应新的需求,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不确定性持续增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国土空间的演进格局。面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我国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亟待提升和转型,需要超越简单性范式和复杂性范式,深入理解复杂性和繁杂性两个维度交织叠加的抗解性问题。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国土空间抗解性趋于增强,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的根本方向和必由之路在于建立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抗解性新范式。需要认识到,理论认知是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的基本前提,亟待深化;研究范式是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的重要支撑,需要转型;技术方法是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的重要支撑,有待创新;规划模式是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的治理基础,有待变革。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优化与调控始终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多聚焦于对低碳空间治理思路、框架、工具的整体性把握,尚缺乏明确的碳约束目标及行动指南,亟待将“双碳”目标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体系、决策体系和保障体系,发挥规划在空间治理上的统筹引领作用。首先,国土空间优化光论“地”不谈“天”不行,也不能“就土论土、就地论地”;其次,低碳和“双碳”目标并不完全等同,要避免“双碳”研究中忽视国土,也要在研究国土问题中厘清“双碳”;再次,空间优化是个复杂动态过程,需要高度重视深度不确定性。因此,未来有必要建立国土空间抗解性识别分析范式和方法,开发应对深度不确定性的国土空间协同演化集成模型,构建国土空间多目标优化调控理论体系,并沿着科学认知、信息技术、智能规划、创新制度四个主轴展开深入研究和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6.
薛领 《企业活力》2014,(3):107-109
<正>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我国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开放经济时代,区域创新驱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还是扩散,都依赖于更加自由的要素流动,因此也更需要区域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长三角地区,对其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区域一体化是如何推动了区域创新,并对我  相似文献   
7.
合肥主导产业层次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般原理,在分析影响合肥主导产业更替变化的经济、社会、技术等内外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对现代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进行了合理的变化与补充,提出了七条选择地区主导产业应遵循的基准,构造了一套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个合肥主导产业的层次选择模型,并且通过实际测算以及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制定未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表明,未来一段时期合肥市主导产业为五大主导产业群:(1)汽车产业群;(2)橡胶与塑料产业群;(3)家用电器产业群;(4)传统商贸业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5)由社会服务业、金融、物流组成的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共政策与规划评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和政治现象,公共政策与规划评估总是伴随着政策出现而产生的,其历史与公共政策的实践同样久远。但是,与传统公共政策与规划评估以经验判断为基础的零散的研究特点不同,现代政策评估在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推动下,在实践应用中显得更为系统、更为规范,科学化色彩和学科特征也更为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涛  薛领  赵威 《经济地理》2023,(5):180-192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会深度调整,这将对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2001—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PM2.5时空演变规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PM2.5的影响,并对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和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PM2.5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京津冀、中原、山东半岛等区域内城市始终是高值地区。②中国城市PM2.5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呈现“先扩张后收缩”特征。③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与城市PM2.5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占比与城市PM2.5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④不管是制造业集聚还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其在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市PM2.5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且后者正向作用更大。⑤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城市PM2.5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