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认为,①中国传统主流伦理道德是世界上生命力最强、普泛性最广的道德体系,其建构依赖于三个系统;伦理道德的理念(本体)系统;伦理道德的范畴系统;社会的礼俗系统.②考察传统中国伦理道德体系的建构过程可以为当化中国伦理道德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人类生命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命的神圣性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性质是其神圣性.生命具有神圣性在古代世界各民族那里几乎都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远古的人类一般都认为人之生命源于某种神秘的过程,或者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的,因而是神圣的.而若从直观的角度人们一般也可体会到生命的神圣性:自己的生命小而言之来自父母,大而言之则源于天地自然.人间之男女为何有如此奇妙的性(爱情)与生育(繁殖)的功能呢?为何只有人才从亿万种生物中脱颖而出,其生命成为天下之最“贵”呢?如果想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给以完整的和精确的回答是很困难的,但人们却可以从中直接悟出:人在生命的层面上是上接之于“天”、下接之于“地”的,是自然大化精华的凝聚.正因为如此,人的生命才先验地具备了神圣性.  相似文献   
3.
1993年就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可现实的情况是:素质教育天天讲,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哲人为世人提供的“圣贤”与“逍遥者”的生存模式,长期以来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信条,时至今日,仍在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死亡的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死亡的有关问题.现代人正日益意识到,"生"与"死"是密不可分的,是人的生命两极,改善了"死"的状况、解决了"死"的诸种问题,也即意味着人"生"质量的提高,人生幸福的更多获取.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世俗的、宗教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等各种超越死亡的方法,并选择合理且合意的途径,从而达到生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从三个方面对儒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契儒家六经之本旨;二建构儒家社会:三倡天道性命可存而不论,儒们应该关注仁义礼乐之教化。欧阳修并非没有探讨儒家本体论(所谓天道性命等)的纯理论的能力。而是他的注意力不在于此,而且他还进而认为,纯理论的探究会妨碍儒家仁义礼乐的实施。对儒家天道性命问题贡献甚少的欧阳修。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他不仅以其经学、学、史学、金石之学、目录学等多方面的独创性的学术探讨而奠定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更以其对儒家忠孝仁义、礼乐教化等的大力倡导而对北宋以后儒家政治社会、道德社会和民问社会的建构做出了前无古人、后也鲜有来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