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我国金融成长存在明显的量性扩张和金融资源低效使用现象。金融成长长期表现为规模扩张的成长,而缺乏金融创新和主体塑造的质性成长,不利于金融成长的长期性和持续性,金融成长在于金融微观主体的理性参与和主动的金融创新,而以经济规制和法律规制为核心的外部规制则是使我国金融保持良好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和谐社会”的一般性理解“和谐”,主要指和睦、融洽、和平和无冲突的状态。以此描述一种社会状态,无非是强调一个社会远离冲突和战争的协调有序的存在状态。社会总是由许多主体构成的。按照不同主体之间的存在方式来考察,和谐社会的非冲突状态根源于两种社会主体的假设:一为主体无差异(不存在利益冲突)的和谐;二为主体多样性(存在利益冲突)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是影响产业集群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产业集群尤其是自然生成的产业集群大都根植于传统社会资本。产业集群中的社会资本具有双重作用,它既能减少集群运行的交易成本,加快知识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价值判断,实现资源在集群内的高效配置,也制约着集群的规模、聚集速度和复制扩展等。当产业集群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时,应尽力避免因社会资本"锁定"所带来的产业集群升级困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