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提供的公共服务可分为两种: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就是为满足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纯公共产品的性质.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从范围、标准及其均等化方面分析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并对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然而我国公共服务支出不仅总量偏低,而且在城乡、区域以及财政层级间的分布也不均衡。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政府级次过多等原因所致。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层级等措施,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碳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已在多个发达国家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碳税有助于推动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负外部性内在化,与碳排放权交易工具互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文章探讨了碳税的内涵,界定了碳税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论证了在中国引入碳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我国开征碳税所需的准备工作及碳税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手共同应对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面临市场流动性过剩这一难题的困扰,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多个角度衡量了流动性过剩的程度,以便为治理流动性过剩提供数量上的依据,并提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与"中性偏松、注重结构调整"的稳健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是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手段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扩大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过四年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之后,经济仍未能恢复自主性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出现长期化的趋势。然而积极财政政策是不能被当作长期政策来使用的,理由如下:1、国债投资效益逐渐降低。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大量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并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自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累计发行5100亿元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变异系数对1978年以来我国区域差距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1978-1990)、后扩大(1991-2003)、再缩小(2004-2010)三个阶段,但区域差距的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财政政策可以在调控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各项财政政策调控区域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有些政策的实施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完善区域调控中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应由投资改为消费,由此可使民生改善,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我国税收呈现加速增长之势。由此引发了众多学者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是否过重,应不应该减税的争论。笔者认为,全面减税与当前过热的宏观经济环境不符,与政府有限的财力不符,再加上我国现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很难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目的。即使实行结构性减税,也应慎重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