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9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凌玲  伍骏骞 《经济论坛》2010,(10):67-69
农村公共品充分有效的供给对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宏观数据比较东中西区域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异同,利用村级调研数据从财务收支角度探讨影响区域间农村公共品供给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价格指数保险是养殖业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本文使用2015—2018年某保险公司的大样本保单数据,实证分析市场价格、政府补贴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养殖户投保需求有正向显著影响,市场价格对养殖户的投保需求有负向显著影响。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养殖规模越大,市场价格和政府补贴对投保需求影响越大。因此,本文认为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不断完善价格指数类保险产品,针对不同规模的养殖户开发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概述世界农业演进规律和农业发展阶段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基础竞争力、规模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五大公因子,并测算出我国不同区域在各因子上的标准化得分。然后,通过判别分析将全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所处阶段划归为四大类:以农业科技应用、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的发展阶段;以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产品效益为重点的发展阶段;以加速市场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的发展阶段;以农业多功能性、环境可持续性为重点的发展阶段,并提出区域分异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利用在山东省、海南省和浙江省的调查数据,以西兰花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为例,本文分析了"农超对接"进程中农户、合作社、超市之间的合作绩效和合作剩余分配情况。研究发现,在"农户+合作社+超市"模式中,农户、合作社和超市三者进行了有效的合作,成功地提升了西兰花的市场价值。通过建立农户亩均西兰花净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本文发现,销售渠道的选择对农户亩均西兰花净收入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卖给合作社,且合作社卖给超市"这一销售渠道的农户获得的亩均西兰花净收入,显著高于选择"卖给合作社,但合作社未卖给超市"和"不通过合作社销售"两种销售渠道的农户获得的净收入。在"农超对接"进程中,信息获取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同行为主体对合作剩余的分配。其中,农户获取西兰花销售中的价格溢价;合作社获取其社会网络资源的经济租金;超市拥有市场营销活动的剩余索取权,并获取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利用我国420个地级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借鉴城乡二元经济理论,研究城镇化对农业机械化的短期作用和动态影响。主要结论有:(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短期内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之间是竞争关系,资源贫乏的中部地区面临着更加矛盾的抉择。(2)从动态来看,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降低了农业人口密度,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3)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的短期竞争关系得到缓解,拉动作用减弱。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地理解现行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产业互动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643份浙江省农村未迁移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计量模型并运用Multinomial Logic回归方法进行验证,分析在二元经济社会特征逐渐消失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未迁移居民的迁移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民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制度因素和社区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计生政策、户籍政策等对迁移意愿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教育政策、住房政策、工作政策、城乡社区环境因素作用更为凸显。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经济学中经常出现这一现象,在生产要素替代关系相对微弱的情况下,经济总量水平与资源配置效果并非由最优的要素资源所决定,而是取决于最劣的要素资源。为揭示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是否存在"木桶效应",[方法]利用1990—2014年国有农场相关数据,通过对CES生产函数的拓展与改良,分析了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要素资源配置问题。[结果]"木桶效应"存在于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土地和劳动力成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短板"要素;[结论]虽然新型农业生产要素对粮食增量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存在边界,使得农业适度规模中的资源配置效果最终由土地和劳动力决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非是追求单一生产要素的扩张,而是实现土地、劳动力、农业资本、农业机械、农资、农业科技等全要素的高效组合。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共享发展效应。本文构建“富裕-共同-可持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共享发展效应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基于多重行动者决策理论的“身份-环境-规则”三维度分析三阶段概念性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采用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有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从共享发展异质性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获取并享受做大“蛋糕”带来的集聚效应,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在实现切好和共享“蛋糕”层面还有差距,而对保鲜和优化“蛋糕”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从空间维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和脱贫攻坚地区,说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共享发展是“涓滴效应”而不是“马太效应”。第四,从调节效应来看,各地的就业和投资门槛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共享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下降越多;进一步从时间维度看,该空间溢出效应在2013年中国政府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加大户籍改革以后更加显著,这共同印证了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共享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讨论了村干部和宗族组织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且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理论分析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农地产权配置和流转交易市场现实约束条件下,村干部和宗族组织作为村庄权威,均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经商能人为代表的村干部对农户家庭农地有偿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宗族组织为维持组织网络结构稳定,对农地无偿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有偿流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村干部和宗族组织显著抑制了农地撂荒现象的发生。本文的发现对理解村干部和宗族组织在农地流转市场化进程中的行为特点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