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政府责任的角度,提出“完全信息”假设强合理性的观点,从而恢复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完全信息”假设合理性的本来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监管对乳品质量相对完全信息的提供以及对乳品消费拓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就政府乳品安全监管机制的选择以及政府在乳品消费习惯形成中的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阐述其政治经济学理论时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为了正确理解和讲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我们有必要对他使用的方法论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本文将以前提假设运用为例分析马克思是如何借助这一方法来阐明自己的理论。以避免断章取义式"理解"和讲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乳品消费市场和国外乳制品、国外乳业巨头的双重考验,决定乳品加工企业必须在竞争的基础上寻求联盟合作。乳品加工企业可以在开拓乳品消费、供需平衡、技术创新/基础服务设施供给与生产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联盟,以扩展中国乳品消费和提升中国乳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分散的、普遍缺乏无公害绿色农业基础的家庭农业生产方式,食品在市场交易中所具有的经验品和信任品的性质,以及食品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多样性和即时性,决定了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和过分强调政府终端监管的食品质量安全模式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和不足。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基础性的全面无公害改造的始端治理才是恰当的途径。本文从绿色农产品生产成本、绿色食品的替代效应、社会福利及一般均衡经济思想等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府农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倪学志 《消费经济》2011,(5):45-47,51
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食品生产者利用食品内在质量的强隐藏性,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及消费者健康的违法加工行为。但在食品比较丰裕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挑剔"的消费者的偏见认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从需求的层面诱引生产者偏离伦理去实施败德行为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而缺乏对现阶段农产品市场供给新特点的了解而导致的对农产品质量知识了解不完全以及单一知识化,是消费者出现感知偏差的主要原因。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农产品市场供给新特点、农产品营养质量客观现状及其对应的农产品质量知识以及食品营养知识进行广泛宣传,让消费者对食品感观性质量有个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倪学志 《中国物价》2006,(12):30-34
本文对目前我国乳品加工企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进行了分析,认为,可以通过价格领先、成本信息传递、产品差异化、品牌培育、联合与兼并等策略采避免低层次的价格过度竞争。本文分析的结论对其它行业避开价格战也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本相对稀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约束,评价和提高生态效率已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题。本文在对生态效率进行界定和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在全国维度下,采用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和主成分分析对内蒙古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生态化和产业结构效率两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如何重振内蒙古乳业,提升其乳制品市场竞争力,是"三鹿事件"后内蒙古两大乳品企业必然面临的问题.在保证足够小的内生交易费用条件下,不断地深化产品区域分工、区域内产品分工及其产业链纵向分工,是内蒙古乳制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的根本途径.较大比例的婴幼儿奶粉、奶酪、乳清粉等干乳制品和较小比例价值高的低温液态奶是内蒙古乳制品产品区域分工的合理选择.目前倡导的乳品企业自建牧场、"托管奶站"+"养殖小区奶户"以及"奶农合作社+奶户"原奶生产组织形式存在巨大的内生交易费用,不是促进产业链纵向分工的有效组织形式,而吸纳奶农现有奶牛建立企业化牧场才是深化产业链纵向分工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广告宣传是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之一。通过广告宣传可以起到树立企业品牌的作用。然而大量的广告投入必然要挤占创新投入,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近几年乳品行业的广告战和广告竞赛就有损害中国乳品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倾向。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以期促使乳品加工企业的广告行为回归理性和正常,从这一侧面来推动中国乳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