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贸易经济   1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自古即有“天府”和“天府之国”之称,其最初得名略晚于关中,以后取代关中,这已成千古定论。根据苏秦、张良、诸葛亮之定义,所谓“天府”和“天府之国”,必须具有“四塞之国”、“沃野千里”、“天子之都”三个标准。后来太原、北京、沈阳、汪淮以南、闽中等地先后有“天府”之称,但均因缺乏其中一条或多条标准而够不上“天府”和“天府之国”之称谓,也自然为历史所淘汰。目前在成都未丧失上述条件前,来开展评选“新天府”活动则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成都摸底河两岸发现的金沙遗址是历史上开明王朝生活于此的文化遗存。开明族富于治水经验,他们进入成都平原后很快就取代了出自西山的古蜀族.建立了金沙古城.因此这里并无望帝于丛帝禅让的情况。而古蜀族地位逐渐下降.其沦为二等公民殆无疑义。金沙古城与十二桥遗址相近.应是同时代的双子城。金沙时代气候温暖潮湿。其自然环境与三星堆时代迥然不同。距今约2300年前,金沙古城毁于洪水,不久强秦入侵.开明族统治结束.亦即古蜀最后覆亡。  相似文献   
3.
以忠实写实的杜诗中,十分清楚反映了成都杜甫草堂所在环境特征。通过诗中分析研究,可见当时杜甫故居位于浣花溪一个河曲的凸岸部位,其后来扩建部分又延展至凹岸部位。这个河曲形态和常见的简单河曲略有不同。其中轴线沿南北向伸展,部分又有近东西向偏移,造成局部河身的东西向小幅度弯曲,河心尚有沙洲,是一个结构复杂的不规则河曲。当时水量较大,可容“东吴万里船”。空气洁净度较高,可以清楚远望西山。总的评价是一个环境条件良好的居家处所。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古文明的神秘消失,古环境演化应是重要原因。而当前在古蜀(广汉)地区环境演化方面的研究,学术界仍是甚少。因而,本文尝试性的从古环境演化角度对三星堆古文明神秘消失的原因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探讨,以求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5.
《圣经》"诺亚方舟"故事乃古苏美尔人《吉加美士史诗》洪水传说的翻版。地球储冰量有限,不可能支持形成淹没包括阿拉拉特山在内的全球性大洪水。原始人们并无整个"大世界"的观念,仅仅生活在其活动范围所及的一个个孤立的"小世界"之中。所谓"诺亚方舟洪水",或"吉加美士史诗洪水",其实质不过是淹没了当时局部的"小世界"而已。《吉加美士史诗》洪水传说可以得到考古发掘的证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乌尔遗址最下层之欧贝德文化的聚落遗迹上,有厚达2.5~3.7米的洪水泛滥堆积物,那就是这次"小世界洪水"的遗迹。  相似文献   
6.
柏灌时期乃古蜀文明之关键时期。4500年前的亚北方期灾变气候促使中国西部部族向东大迁移。古蜀族亦分别沿岷江而下及翻越龙门山,先后进入成都平原。前者形成以宝墩文化为代表的遗址系列。后者由柏灌带领,翻山到达龙门山镇一带,并在沿途发现大量矿产,特别是在龙门山镇附近发现了铜矿,即今天宝铜矿。该地距离三星堆遗址仅数十千米,其铜矿成分与三星堆遗址青铜器成分相同,且沿湔江-鸭子河而下,这些铜矿石可以很容易地被运送到三星堆遗址。正是由于龙门山镇铜矿的发现,使三星堆和继后的金沙遗址得到了物质基础而顺利进入青铜时代,因而远较宝墩文化系列进步。建议今后进一步发掘柏灌遗址、龙门山镇冶炼遗址、通济鱼凫田于湔山遗址,以丰富古蜀文明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长江古桥考     
长江桥梁之始,有史可考者.应属东汉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孙述拒汉军的荆门一虎牙浮桥。至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长江上的桥梁计有十余座之多。除带高楼与水下防御装置的复杂型和简易平板型船式及筏式浮桥外,尚有可以置放有后座力大炮的铁索桥。这些桥梁绝大多数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建.也有如汉阳一武昌筏桥一类,出于民用目的而建者。  相似文献   
8.
我国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来势凶猛,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大,它是板块活动的结果,震中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断裂带上,以汶川的映秀镇为中心。从地震成因、影响范围和便于灾后重建来讲,汶川大地震应更名为龙门山地震。本次地震有明显的“跷跷板”现象,主震发于断裂带南端,余震区集中于北端川、甘、陕三省接壤地区。因此在发震之初要加强对断裂北端的监视。此外,也要加强对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防备。灾后重建应尊重科学,严禁无序建设。成都地区虽未受大的影响,但今后该区建筑物抗震烈度还可适当提高,对成都附近断层也要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9.
关于沙尘暴的成因,学界大多认为其是近期以来人为破坏荒漠植被的结果。通过分析第四纪黄土生成历史,以及古文献中的大量关于“雨土”的记录,可以发现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古代沙尘暴活动剧烈程度较今日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黄土堆积即沙尘暴的直接产物,“雨土”是其过程和现象。第四纪冰期结束以来的全新世期间,存在着以2500-3000年为周期的冷暖干湿变化周期。目前,地球已经历了大约2500年的亚大西洋期行将结束,新的灾变时期即将来临。因此,从地球总的气候发展趋势来看,沙尘暴活动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活动并非导致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只不过加剧其程度而已。  相似文献   
10.
史前神话包含了若干极其重要的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信息。史前神话中大量内容反映了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结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的一些气候特征:晚更新世(LATE PLEISTOCENE)末次冰期,以干旱与洪涝交替的古气候特征;全新世(HOLOCENE)大西洋期(ATLANTIC TIME),以温暖潮湿为特点的最适宜期;亚北方期(SOB—BOREAL TIME),以全球性灾变气候为主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