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术制玩具业是云和县主要产业。历经30年风雨,云和本制产业发展日渐成熟,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研发能力低、地理位置偏僻、实施新规等因素也给云和木制玩具产业带来了许多挑战,该产业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孙泽慧 《时代金融》2013,(17):202+204
现在社会知识和经济都在飞速的发展,高新科技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国家长期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优势,提供了最主要的原动力,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趋势蓬勃向上,它们带动了中国人民的科技精神,实现了由科研到最终成果的过渡,并且给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国民科技企业的发展并不像我们眼睛看到的那样,在其背后也有一定的障碍,对于高新企业来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其最主要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全面系统的对高新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现有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和欧盟《净零工业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竞争性补贴时代的到来。除了进口替代补贴的内容,《通胀削减法案》充斥着大量可诉补贴,其之所以未招致其他成员在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或采取反补贴措施,是因为补贴规则的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都为可诉补贴的违法性认定留下了模糊空间。鉴于先前我国补贴制度被指责违法的先例并不罕见,在面对各国纷纷出台高科技领域的大力度补贴法案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补贴的合法性性质,探寻补贴法案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在严格摒弃禁止性补贴的同时,于补贴的灰色地带探寻中国补贴政策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