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新常态”下,如何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摆脱“Easterlin悖论”的发展困境,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3年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民生满意度指数,实证分析了民生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民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提高收入水平并不一定会持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提升民生满意度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个非常稳健的途径,民生满意度指数每提高 0.1,幸福感将提升 0.0675,大致相当于阶层认同上升一个等级、人均住房面积增加1.6倍;对于收入水平、阶层地位和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民生满意度的幸福效应更大。在影响民生满意度的微观个体因素中:公共服务充足度、均衡度、便利度、普惠度的满意状况对民生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互之间几乎不存在替代性,充足度的影响最大;收入与民生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受教育程度、阶层认同和主观家庭经济地位对民生满意度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王阳  孙计领  陈功 《人口与发展》2023,(4):138-149+74
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背景下,回答无障碍的概念和相关问题十分必要。分四个部分论述了这个问题。一是基于残疾模式演变,辨析了无障碍的内涵及其演变,提出了无障碍的简明定义,是指功能障碍者与其他人在平等基础上能够享用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设施、服务、信息、产品等。二是基于障碍体验的普同性和无障碍环境需求的普遍性,解释了全体社会成员是无障碍环境的受益群体。特别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在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的作用下,迫切需要无障碍环境的功能障碍者不仅存量高,而且增量大。三是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系统连续的原则和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了无障碍环境的主要范围和基本构成。四是基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本质上具有投资属性的共识,从有利于节约成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融合等角度解释了无障碍环境的价值。这些研究和发现有助于更新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理念、明确受益群体、规制立法内容、提升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4.
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养老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对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有四点基本认识:实现多元养老主体的协同、实现多类养老资源的整合、实现多种养老方式的融合和满足养老的多样化需求.在理论上,科技支撑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理论的发展创新,是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使养老服务从"碎片化"走向"整体性"治理,有助于促进养老服务体系治理机制的动态均衡.但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仍面临数据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滞后、人财物短缺、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供需匹配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科技助力养老服务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路径,建议要明确数据搜集标准,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养老服务科技化水平,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