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4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可以看作是在财政关系尚未理顺的情况下政府问机会主义行为的结果。基层政府因为收支紧张产生举债冲动,但债务的积累主要起因于财政产权制度下地方政府的攫取——对金融租金的分割,它实际是一种变相的财政竞争。其原因在于存在着财政收益、财政控制权与财政风险的不对称分布。国有金融体制的软预算约束也应承担很大责任,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各级政府债务约束制度,使每一级政府的财政行为与风险匹配,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时红秀 《银行家》2007,(9):48-51
可以说本次"绿色信贷"机制的推出是2003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创新,我赞成.其实这也是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在推动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时红秀 《银行家》2007,(5):16-17
2007年4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发现自己金库中5129万元不翼而飞.四天后两个嫌疑人被抓获.23日,农总行在北京通报,决定在此案未结之前,对部分责任人先行"采取组织措施":责令农行河北省分行行长辞职,免去省分行分管会计的副行长、主管保安工作的纪委书记职务,免去农行邯郸分行行长、主管会计和保安的两个副行长、现金管理中心正副主任的职务,现金管理中心在岗人员全部下岗接受审查.看来,刑事案件之外的责任追究问题,已经有人关注,且开始解决了.  相似文献   
4.
时红秀 《银行家》2007,(8):36-37
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稳定。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增长?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看到有两点是值得欣慰的:一是中国经济正处于双周期叠加时期;二是在历史上,幅员在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大国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高速增长是可能的。这么说,回顾3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成就,中国还是很幸运的。那么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也就是说,究竟如何看待上半年11.5%的GDP增长率?它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经济学讨论问题得有参照。参照什么呢?跟历史比还是跟外国比,可能都显得简单化。可以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本次"绿色信贷"机制的推出是2003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创新,我赞成。其实这也是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在推动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作的创新。因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现在将信贷与节能减排挂钩,就使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相结合,调节短期波动的政策与促进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6.
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目标错位,保障功能扭曲,保障范围狭窄,保障层次紊乱,保障资金匮乏等缺陷,已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欠必须在坚持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修正不适宜的改革措施,使改革更能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的要求,总体设计要充分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双重要求,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最佳统一,正确选择保障重点,强化保障功能,提高保障效率;清理各种社会保障项目,按保障需求形成层次分明的保障管理体系;分别保障项目的性质,采取不同的保障基金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债务出路问题再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一段时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急剧膨胀,其隐藏的风险再次引起了决策层和全社会的关注。本篇文章中,作者将就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种类、隐藏的风险、债务成因及其出路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时红秀 《银行家》2004,(5):68-71
在那些财政高度分权的国家,不仅有准许地方发行债券的法律,还有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更有一个处理地方政府破产、清算的司法基础。而这些在目前的中国,是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韩康副院长担任组长的"宏观经济课题组",分赴东部、中部和东北三个地区六个省市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六省市的经济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普遍对自身发展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预期持比较乐观态度,由于这些省市经济结构特点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可能性的差异。调研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理论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研究成果,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时红秀 《银行家》2012,(10):19-22
正新一轮地方投资狂欢呼之欲出自从上半年中央将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由"防通胀"转为"稳增长"后,一系列促增长的政策信号陆续传出,从减税、降息、增加货币供应,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一而足。地方政府的响应更是快速而有力,各地陆续公布了为数甚巨的投资规划。就媒体热议程度来说,先有湖南长沙市的8300亿元,接着有贵州省的3万亿元、重庆市的1.5万亿元、广东省的1万亿元、山西省的1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仅7月、8月两个月,全国各地方公布的投资计划已超过十万亿元,旋即被称为新一轮"地方版四万亿"。在9月1 7日的国际金融论坛学术报告会上,吴敬琏先生表示,"一周前各地披露的投资规划大概是7万亿元,到周末已达12万亿元,根据不完全统计,各地保增长投资已经达到了17万亿元。"知名财经网站和讯网办起了"地方投资急行军: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