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期限错配、监管套利、高杠杆率等问题,为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系统性风险。自2016年开始,央行构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进一步规范影子银行的业务发展。文章基于此背景,从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历程出发,通过分析风险传导路径,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强化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的监管措施。期望在上述监管之下,影子银行能够回归本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活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2.
林鹭 《东北之窗》2008,(1):58-59
旭佳曾是一位很优秀的女孩,出身书香门弟,毕业名牌大学,而且相貌出众。还在读大学时,她的身后就有一群追求者。她千挑万选,最后嫁给了一位家境贫寒但才  相似文献   
3.
林鹭影 《会计师》2014,(3):45-46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必须要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民办高校的财经专业一般把管理会计课程归属于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践环节薄弱、考核方式单一等.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相对滞后.文章从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含义入手,揭示和剖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时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鹭影 《会计师》2013,(16):21-22
我国在2013年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项制度是接下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作的标准与准则。在新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意义以及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鹭航 《商业科技》2009,(8):346-347
如果对2007年和即将过去的2008年的世界经济做一个点评,美国次贷危机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这场金融海啸不仅波及美国金融业各个领域,还进一步向国际资本市场蔓延,成为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振荡。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虽然有促进信息爆炸、科技革新的有利的方面,但与之相伴随的动荡与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本次次贷危机的原因,蔓延与震荡的渗透力和穿透力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国家的应对之策和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盗版呢?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盗版现象屡禁不止呢?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反盗版策略呢?本人拟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如果对2007年和即将过去的2008年的世界经济做一个点评,美国次贷危机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这场金融海啸不仅波及美国金融业各个领域,还进一步向国际资本市场蔓延,成为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振荡.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虽然有促进信息爆炸、科技革新的有利的方面,但与之相伴随的动荡与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本次次贷危机的原因,蔓延与震荡的渗透力和穿透力进行了阐述,并对相关国家的应对之策和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鹭  王华 《新智慧》2007,(4):20-21
2006年5月,海口知名广告公司掌门人谭焕臣,报名参加央视举办的《赢在中国》创业大赛,其充满坎坷艰辛的创业过程,令人感叹和折服。刚过而立之年的谭焕臣面对媒体时微笑着说:“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资本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出现的金融危机,一再证明《资本论》没有过时,始终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对于这部著作,人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在此,本文将从“疑义相与析”的角度出发,谈谈对其中两个观点的理解,通过“追本溯源”来“抒发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