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清流 《当代经济》2011,(21):10-11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  相似文献   
2.
诗二首     
清流 《渔政》2009,(3):33-33
北太巡航 启航的笛声 把港湾划破 犁出的浪花 一路欢歌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汽车上过去不太被注意的保险杠被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地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上存在认识误区,在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下,重引进、重规模,却轻消化吸收、轻基础研究、轻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应正确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并明确产业培育的重点是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引进的目的是为借鉴并破解核心技术,而创新的目标是从引进、模仿、再创新走向集成创新直至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5.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健康成长的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超前布局应当找准方向,它不应以投资优先,而应当以激活创新动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创造成长条件优先.政府布局重点应当放在用机制设计激活发展的内因条件,并以调控政策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健康成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应当充当组织引导者而非主攻手角色,其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用机制设计创造或激活发展的内因条件,并以调控政策改善发展的外部环境.应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摒弃政府主导式重引进、盲目投资、大干快上而轻机制设计和政策调控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投资者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传统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行为经济学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行为经济学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心理学,而其最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表现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要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尽量使投资者克服心理弱点,减少市场中的投机情绪.  相似文献   
8.
钟清流 《当代经济》2010,(15):70-71
地方官员为政治升迁展开的政绩竞争,曾经推动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进一步的政绩过度竞争不但会导致经济结构恶化,还会造成招商引资秩序混乱、市场定价权丧失,制约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已经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障碍.扫除障碍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改变政绩标准本身并采用科学利益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反复证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源,也是企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支撑。中国经济要赶超发达国家、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成长,必须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这已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共识。但在技术创新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克服的问题,如不注重效益为创新而创新,不注重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导致创新致创新的产品无市场,技术创新的组织零乱无系统又不分主次,等等,使得技术创新固有的生产等效果和经济效应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因此,深入探讨技术创新的原则就显得十分紧迫而必要。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决不是任意的,它即要遵循一定的目的性,又要遵循一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由于改革的钥匙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而政绩标准对政府官员的改革取向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当前完善政绩标准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除了政绩标准本身科学化以外,关键是让民众作为考核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