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新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经济主体,黑龙江垦区的专业合作社把经营门类相同的家庭农(林、牧、渔)场、农机户、农产品经销商、涉农服务机构等组织在一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共同开辟市场,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规模化、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经营服务的组织化和整个行业的市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可大致分为三类:教材热点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对这三类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其特征,根据其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探讨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 黑龙江垦区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为各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资金积累、解决农业剩余劳力开辟了重要途径。到1995年,垦区农场(含农场以下)工业企业已达859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1.3%,其产值达16.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5%。场办工业已成为垦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公共物品的定义、特性和分类直接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而供给模式又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绩效.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主要有政府、市场和公私合伙三种模式,公私合伙模式发挥了政府与市场的优势.衡阳市雁栖大桥的供给模式——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捆绑供给的模式是在公私合伙供给模式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捆绑模式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该模式的运用和推广对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4年,上海石化化工二厂(现化工事业部)取得全国化工行业第一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十一年来,企业经历了 ISO 9000多次改版,质量管理体系日趋成熟完善并且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经济而言,支柱产业就是在区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支撑作用,且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部门。一个地区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首先受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社会化程度的决定和影响,此外还受社会资源结构、需求结构、对外经贸发展状况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垦区的支柱产业——种植业,以其广袤的良田、标准的机械化作业和先进的耕作技术而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如何界定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我们研究和谐校园文化理论的出发点.对于校园文化的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点界定.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则着重指校园精神文化.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广义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垦区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强力推进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实施了对外开放开发战略,垦区生  相似文献   
9.
<正>黑龙江垦区作为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实施系统管理的经济社会区域,自开发建立以来一直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始终牢牢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经过64年的艰苦奋斗,已累计生产粮食5275亿斤,交售商品粮4056亿斤,成为稳固可靠的"中华大粮仓"和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特别是在国家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近8年,垦区粮食生产取得了播种面积、综合单产和总产三项"八连增",总产量实现了从150亿斤到400亿斤的三次历史性大跨越,已跻身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行列并超过辽宁省,在保障国民口粮供应、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以来,黑龙江垦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标准小城镇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在结构调整、科技促农、政策惠农的多重因素作用下,粮食总产实现连续跨越,促使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黑龙江垦区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登上新台阶.2012年,黑龙江垦区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0227元,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实际比201 1年增长16.7%,这一收入水平不仅超越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和全国各省(区、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而且继续缩小了与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