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险报露是上市公司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ST上市公司陷入困境主要原因的探讨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现有风险披露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现有风险项目包含的内容过于宽泛和披露方法不明确。在剖析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信息披露的改进原则:能做到高质量披露的,不应降低披露的要求;除应予披露的风险信息项目和内容,还有该信息披露应达到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程锋 《会计之友》2007,(1S):62-64
笔者通过对先进制造企业常见的几种维护成本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维护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方式,指出适度完善而不是最严格的管理规则可以保持先进制造企业的维护成本达到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4.
程锋 《中国外资》2011,(17):62-63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为适应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许多大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了衍生产品的创造和交易,与此同时,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更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加快,而金融产品创新速度的加快,和金融市场不完善形成矛盾,这就需要金融产品在创新的同时,企业合理运用财务管理来配合,使得金融市场保持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井下或井口当倾角介于20°~28°之间时,长度L〉300m情况下,采用带式输送机仍可以实现井下的运输和井口的提升,对用户来说既经济,又便于使用。通过输送带、传动滚筒与卸载滚筒、逆止器、托辊、挡煤装置、张紧装置、驱动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合理设计来实现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全国及各省40年来的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状况,提出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支撑。研究方法:根据粮食生产的S型曲线,分4种类型分别对各省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粮食生产能力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其中有部分省属于粮食主产区,应引起高度重视;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或较低的省区,粮食生产能力仍在不断增加。研究结论: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但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的减少是刚性的;要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可通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保障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政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构建数量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级不高、分布细碎、后备资源少;(2)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体系是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等级、稳定耕地布局、严格耕地占补。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是耕地质量保护的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研究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际调查法.研究结果:耕地占补确实存在"占优补劣"现象,按等折算可以作为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结论:为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出台按等折算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的相关政策显得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的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一直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有明确要求,但始终难以落到实处,主要原因是缺乏量化的耕地质量信息基础作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趋势与中国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以来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呈现出长期的贬值态势,本文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深入分析了实际汇率贬值的内在机制,认为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是其根本原因。而目前经济的内外失衡所引发的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本质上是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推进受阻后经济结构扭曲的外在表现。本文认为,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名义的市场化改革只能缓解而无法根除这种压力,推行土地、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在内的实际的市场改革才是纠正内外失衡,缓解汇率升值压力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