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鉴定和总结。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第二法对样品处理和培养,从Baird-Parker平板上培养出的可疑菌落经血琼脂平板溶血试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等进行分析,随后采用API试剂条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结果:10个样品中共检出4种可疑菌株,其中在Baird-Parker平板上为黑色菌落,无浑浊带,有透明圈,直径1~2 mm的菌落,经确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干扰菌与目标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形态特征相似,容易误判,对不同特征的菌落应分开计数与确认,避免检验结果偏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普洱茶是否易被黄曲霉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影响公众身体健康。方法:以普洱茶为实验材料,外源接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毒菌株于普洱茶中,用花生粉及未接种产毒菌株的普洱茶作为对照组,通过在室温和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对存放3 d、7 d、15 d、30 d的样品进行黄曲霉和黑曲霉含量测定;同时对存放15 d、30 d、60 d的样品分别取样以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LC-MS/MS检测法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对照组花生粉产生黄曲霉毒素,而所有实验组普洱茶菌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普洱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全部检出黄曲霉毒素,而其他先进方法均未检出。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不适用于普洱茶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受黄曲霉污染的普洱茶在室温条件下及高温高湿条件下均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但需关注普洱茶受其他真菌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索维生素B_(12)检测试剂盒开封后的存放时间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用不同开封时间的维生素B_(12)试剂盒进行试验,通过标准曲线、回收率、样品稳定性的测定对比不同开封时间的试剂盒对的测定效果。刚开封的试剂盒检测效果最佳,开封10 d和20 d的试剂盒测定结果相对稳定,开封30 d的试剂盒测定结果偏差较大,结果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差。试剂盒法相对于国家标准法来说操作简便、时间短,且检测结果准确。但维生素B_(12)试剂盒开封后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0 d,否则维生素B_(12)含量测定数据不稳定且准确度低,影响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