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崂山区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升级、繁荣城市经济的突破口,重点定位在抓新型业态、高端产业和规模企业上,坚持抓好现有一批高效集约项目建设,树起海尔路中央商务区的形象,推进一批五星级酒店和大型特色商业广场建设,研究突破金融保险、中介咨询、审计法律、信息物流、虚拟物流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出一批行业中的旗舰、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具有意识形态性,又具有科学性,是二者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要兼顾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特指资本主义建立大工业以来,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它对“类”意识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它打破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地域界限,从而清除了当代“类”意识生成的地域性障碍;二是它突出了人类文化精神中的整体精神,促进了个人本位向“类”本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的一个重大理论发现,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种科学认识论,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历史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确证了人的主体性,揭示了人在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学说。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又内涵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批判意识。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授课时既要强调这门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又要突出其人文内蕴和批判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问题意识以及创新精神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含义是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观念在当代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显现,二是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人本主义"具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