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0篇
  201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6年 3月8日在河北省邢台地区,23日在邢台、石家庄、衡水地区连续发生强烈地震。邮电部和部政治部派出慰问组前往灾区进行慰问,并指挥救灾通信工作。 3月16日邮电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立即掀起反浪费、“三查’、节约运动的高潮。 3月18日至4月12日召开第十六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邮电的主要目标是:学大庆、创五好,当好党的通信兵;攻尖端,带一般,加速后方通信建设;大力做好农村通信工作,改变邮电企业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2.
1970年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总局成立。邮政专业成立邮政总局与铁道、交通部合并。邮、电从中央到基层都分开后,在地方,邮政由省、市,自治区革委会和交通部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电信由各级军区和各级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以军事部门为主。 3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各部委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上指示邮政要改变过去的落后状态。并指出,邮政是全国统一的,放在一个县怎么行?要全国统一管理。 5月15日至6月6日召开全国战备电信会议(简称“七○五”会议)。李作鹏在会上指出:“电信系统政治和组织不纯的情况相当严重,要吐故纳新。” 7月23日至8月12日电信总局召开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落实“七○五”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3.
6月21日至7月1日召开第十一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切实保证通信的准确和安全,使邮电建设、工业、教育和科研工作踏实地前进。会议强调必须从实际出发同,做好设备维修工作,建立起各级行政和生产上的责任制,整顿和贯彻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4.
6月1日自本日起,使用新编国际电话路由及价目表。6月17日下达转发“沈阳调度区开展红旗邮路竞赛倡议”的通知。6月18日在河北邢台召开京沪杭两大通路全面配套使用会战会议。7月1日自本日起试行“国际邮政通信质量互检办法”。  相似文献   
5.
烟台局史志办公室: 来信涉及两个问题,即青岛、烟台水线的敷设时间,以及所有权归属问题。我们未作专门研究,仅就所知简复如下: 一、1897年德国不可能敷设这条水线。大家知道,德国强占胶州湾是1897年儿月的事,此时烟台尚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之内,当年烟台并无德国水线登陆设局的报告。而德国强占胶州湾时也是登陆后先割断中国的陆线,至1898年3月才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开始利用敷设胶济铁路的机会架设陆线。当时远东具备敷设水线技术力量的只有大东和大北两个公司,而“大北号”水线船尚未到北方活动。由于现在档案资料残缺不全,尚未查到有关的准确记载,你们所引各书说,“1987年后”德国敷设了这条水线,只能说明它的上限不会超过1897年,但不能说就是当年敷设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预应力工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游 《中国科技财富》2010,(16):42-42,40
介绍了上海市嘉闵高架路(北段)新建工程2标现浇混凝土箱梁预应力工程的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论述了预应力工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技术,为同类现浇混凝土箱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任命朱学范为邮电部部长,王诤为副部长。10月29日邮电部举行首次扩大部务会议。  相似文献   
8.
1974年 1月11日周恩来总理对一封关于建议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国家通信网的群众来信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召集有关单位开会,提出解决方案。 2月21日财政部、邮电部联合发出:“关于邮电体制调整后的几个财务问题的通知”。 2月23日颁发“邮电计划管理暂行规定”。 3月14日颁发“邮电一级干线设备维护管理暂行办法”。 4月30日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国家计委《关于通信建设及管理问题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全国通信质量大检查中,一些青年职工学习了胡耀邦同志关于“新中国的邮政不但应该而且完全可能比旧中国时代办的好”的批示后,给本刊写信,希望介绍一下旧中国的邮政管理情况。为了满足读者要求,我们请郑游同志汇集了这个资料,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宜万铁路广成山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支护技术、开挖顺序、和相应的监测手段,保证了洞室的稳定,避免了隧道因挤压发生的变形侵限及塌方,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