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建国三十二年来,我们曾经为顺利地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的胜利而欢欣鼓舞,并且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也曾经经历过几番折腾和无休止的政治运动,“阶级斗争”而遭受过难以言喻的痛苦。但是,挫折并没有使我们气馁,失败的教训使我们学得聪明一些,建设四化的宏伟目标使我们受到鼓舞。三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SPOC课程资源建设和翻转课堂实施的目的与规划原则,分析了SPOC教学视频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方案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认为数字化平台建设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3.
四价值是另一个长期来使我们困惑的问题。这是因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再三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产品将不转化为价值。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却又不能抛弃它。对此,作者斩钉截铁地说:“实行经济核算制的计划经济,出现价值与价格是不可避免的”。他说:“产品的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价值范畴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一件往事的追忆──纪念顾准逝世二十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陈敏之编者按今年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顾准同志八十周年诞辰(去年十二月是他逝世二十周年),为了纪念他对会计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缅怀他曲折的一生,本刊特请顾准同志的胞弟陈敏之同志撰写此文,以寄托我们对他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由于它具有集中(或聚集)——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和其它各种社会活动集中,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智力财富)集中这些基本特征,它一方面为人类创造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方便条件,但同时也因为这种在一个有限空间里的过分集中带来了各种弊端和祸害。人类现在正在为克服和摆脱这些弊端和祸害作着各种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已进入“不惑之年”。40年前,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李富春副总理、郭沫若院长等的关怀和指导下,在中国科学院原社会研究所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40年来,经济研究所风雨兼程,历尽艰辛,逐步成长为国家经济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曾经聚集了孙冶方、张闻天、顾准、严中平、许涤新等堪称学界一代风范的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们为我国经济科学的发展、为经济研究所的建设,倾注了心血。在他们的培育下,新中国经济学界一批中坚力量茁壮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言传身教,在经济研究所培育和树立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朴素严谨、无私无畏的优良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并成为经济研究所的传统。这些是我们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研究所所承担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所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团结奋进,励精图治,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经济科学,培养和造就品学兼优的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城市的思考陈敏之一、三十年代末,《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简称《联共(布)党史》),曾被规定为干部必读书,这是因为这本书是由斯大林亲自主编,被认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誉为全面深刻地总结了联共,尤其是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经...  相似文献   
9.
<正> 一冶方同志品格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诚实和正直。冶方同志经济理论最根本的特点在于他不是经院式、教条主义地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结合了起来。读他的文章,常常使人有这样一种感觉,他很少作空洞抽象的议论、说教,他的著作,内容具体,说理平易,常常从一两件十分常见、平凡的经济现象出发,引发出经济理论来;而他的理论分析又是如此精微入理,  相似文献   
10.
所谓经济增长,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是指资金从投入到产出在这个资金周转过程的终结时必须有增值,也就是说,必须有盈利;如果,资金投入到产出这个周期的终点不能增值,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经济增长,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上海住宅建设的历史,从1951年曹杨新村建设第一期公房1002户,1952年利用五反退款建造二万户公房,以后每年住宅建设的规模限制在30万平方米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