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52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昆明国际评估论坛上,包括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维拉主席在内,外方共有16名代表发表了演讲,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Olive 《华商》2014,(4):31-31
15岁的麦迪逊·罗宾逊看上去还是个青涩少女,她总是笑得一脸阳光灿烂。最大的爱好是绘画。手握彩笔的时候,她能感觉到快乐在指尖滑动。而面对喧闹的人群,她有点胆怯,即使在课堂发言,她也会不知所措,头脑缺氧。  相似文献   
3.
4.
在现有国际体系中,不对称性是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与单位行为体的制衡行为直接相关联。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主义的发展,不对称性已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地区层面,其原有内涵和制衡逻辑也发生了转移。以地区性作为比较区域间不对称的参考点,作者探讨了地区层面的制衡行为,分析了不对称性、地区性与制衡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弱势国家出于维护现状或提高讨价还价能力的需要,它们倾向于选择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由于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伴随着一定的制度化风险,因此地区层次制衡行为的发生需有一定的条件。通过选取欧盟与东盟关系作为考察对象,作者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地区性能够反映区域间的不对称关系,也代表了地区层次的制衡能力;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没有特定目标,但主要以平衡大国或发达国家的地区性国家集团为主;当弱势国家的内部制衡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质的提升时,它们会更倾向选择通过外部制衡,即利用区域间关系来平衡不对称关系。尤其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单极体系中,当国际结构对霸权国的约束力被严重削弱时,地区层次的制衡作用便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控制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事实上也就掌握了对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权.所以,银行微观治理层面的改善不能保证达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宏观要求.要想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金融改革的成果,最终还须转换政府职能、强化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通常的观点认为,制度先行者塑造国际制度,新进入国家接受国际制度的塑造。作者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了修正,认为新进入国家参与国际制度的过程也是国际制度提高其合法性的一个同步过程:国际制度需要通过容纳新进入国家的关切来提高自身合法性;同时,新进入国家的关切得到容纳要以其接受制度宗旨为前提。双方产生了相互合法化的需要,它们需要同步接纳对方的合理诉求。一方面,国际制度是制度先行者互动形成的规则体系,未能包含更广泛的国家的关切事项,其合法性因而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新进入国家参与国际制度通常需要接受已有制度的基本宗旨,否则它可能不会被接受为新成员。如果双方不能实现相互合法化,那么新进入国家与国际制度的关系将止步不前。而如果双方实现了相互合法化,使新进入国家取得国际制度成员资格成为可能。其结果是,新进入国家取得了为未来制定规则的机会,因而能够对国际制度的未来走向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7.
8.
Rekko 《华商》2014,(14):73-74
度假系列正在成为比高级订制时装秀更加高级的发布会。来宾不仅是时装编辑和巴黎的名人们,而是更多来自四散在全球各地的顾客及潜在顾客。她们可能是身份显贵的一群人,不愿意为了一场秀坐一次长途飞机;她们也可能是原先与时装圈联系并不紧密的女精英,购买力却占据销售额大半。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至8月,在欧盟第七框架项目解析中国人对欧盟的看法的资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针对中国精英就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及与此相关的问题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第一,精英对欧盟的知晓率比较低。第二,在信息渠道选择上,互联网、电视和报纸是三大主要工具,不同工具对中欧关系看法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三,中国精英对欧盟保持较好的印象。第四,精英认为欧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仅次于美国,且均强于中国。第五,精英对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的看法日趋谨慎和保守。第六,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收入、学习和工作经历等变量对精英的欧洲观有着明显影响。第七,学者和媒体工作者对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前景的看法和评价,均比其他群体更为积极和乐观。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