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发展本国经济,推行"大陆政策",走上对外侵略之路。除发动对外军事侵略外,日本还积极推行较为隐蔽的"殖民地科技"侵略。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农牧业科研推广机构正是其在东北实行"殖民地科技"侵略的主要机关。这些机构的建立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构的初步建立、机构的巩固扩张和机构的统筹整合,殖民地技术力量在此过程中移植、发展并服务于侵略。本文通过对满铁资料(1909-1945)的考察梳理,探究日本如何通过机构设置实现技术移植、推进技术的培植和发展、将技术应用于殖民侵略等事实,揭开殖民地科学技术的本质。农史学界目前对"殖民地科技史"的研究关注较少,本研究从农牧业机构的视角探讨"殖民地科技侵略",希冀为农业"殖民地科技"研究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视角。特别是本论文大量使用第一手满铁文献资料,可为中国东北近代农业史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包平 《中国农史》2006,25(4):31-37
我国现代农业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历刚刚过去的百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体系。回顾20世纪的发展轨迹,有筚路蓝缕的艰辛,有曲折动荡的苦涩。也有辉煌成就的慰藉。本文以20世纪中国农业教育的思想变革和学制发展为主线,尝试将百年农业教育划分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并研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小规模纳税人偷逃增值税原因 1.税制本身的顾因。 第一,小规模纳税人的超征点偏低。我国现行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是:销售货物的为月销售额600元-2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200元~800元,按次纳税的为月销售额50元~80元。一个从事商业零售的小商贩,如果月销售额为600元-2000元,净利只有90元~300元,再考虑到从业者家庭赡养人口等因素,其税后收入水平还不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这么低的收入已难以维持牛计,还要征税,显然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略述中国近代农业教育体系的创立(1897~193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平  王利华 《中国农史》2002,21(4):33-38
文章对 1 897-1 93 7年中国农业教育状况进行了梳理 ,认为在抗战之前中国已基本完成不同层次 (含研究生与留学生、大学、中初等、农民补习四个层次 )农业教育体系的创立  相似文献   
5.
中日近代农业教育学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平 《中国农史》2004,23(4):32-41
中国与日本在进入近代以前的一段时间,同为封建闭守的落后国家,且日本是以中国为学习榜样。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与1853年美国海军侵入日本浦贺湾,使两国国门打开。在此后的50年,中国与日本国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差距日益扩大。日本44年明治维新的重要成功因素是教育的成功,农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学制的角度,将日本近代农业教育学制与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学制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出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颖  包平 《中国农史》2024,(1):67-82
14—17世纪,纵跨元明清三朝,无论政权如何更替,都未改变蓝靛色作为官方服饰的主要颜色,蓝靛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市民消费拉动了蓝靛市场。因为蓝靛染成的青蓝色系棉布及蓝印花布兼具美观与实用功能,符合市民需求。市民阶层壮大,棉纺织及印染技术改进,使得蓝靛色棉织物在服饰消费中占比扩大。第二,蓝靛色服饰所蕴含的文化认同对蓝靛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礼制象征、文人审美、风俗习惯等方面,这些进一步巩固了蓝靛在植物染料消费中的重要地位。第三,明以后,较成熟的中国传统种蓝制靛染色技术系统的形成,涵盖了蓝草的生产与加工,蓝靛的制作与染色,主要表现在明代高产高效的制靛技术的革新“、标缸”体系与复杂套色染技术体系的完善、蓝草种植加工体系的区域化,这些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蓝靛的市场供给问题。总之,本文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完备的生产加工及应用技术体系为支撑,解读蓝靛在14—17世纪逐步成为中国产销之首的传统植物染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物产"是方志必载之门类,可以追溯到先秦,体例形成于宋,完善于明。抄本《方志物产》是1950年代在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万国鼎主任的领导下,辑录、整理国内近九千种方志的专题性资料,是世界上唯一一套方志物产史料集成汇编,其价值在于鸿篇巨制、再造古籍、检索便利、真实可靠等,是不可多得的方志物产类编,利于各方面历史研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工作开展。新时代的史学研究需要更宽广的视野、更清晰的思路、更细致的史料,应用日益兴起的数字人文技术来深度挖掘该《方志物产》,将实现古代文本与情报学、信息科学的完美融合,把我国的古籍数字化与方志研究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3月20日至21日,全国质检系统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在广东深圳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1月11日常务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和质检总局3月15日局长办公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精神,总结了2011年工作、部署了2012年全国质检系统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邵律  包平 《上海经济》2013,(12):46-48
在当今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下,旅游经济产业已成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兰州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雄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谐多彩的人文景观.自古以来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豪迈气魄、“开门放入大河来”的博大胸怀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悠远意境,2000多年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长期的文化交融形成了兰州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的城市品质和河汇百流、九曲不回的兰州精神.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融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为兰州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尤其是甘肃获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更使兰州旅游经济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应将旅游经济的发展作我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