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人自身为目的是关于人的活动的一项重要主体性原则。人实施法治的目的应当是人自身,是人自身的幸福和发展,是人性的全面培育。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姚建宗主张:“所有的社会制度性因素(包括物质与精神)都与人性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法治必然有其独特的人性立场。”因此,法治原则与人性准则一定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以人自身为目的是关于人的活动的一项重要主体性原则.人实施法治的目的应当是人自身,是人自身的幸福和发展,是人性的全面培育.  相似文献   
3.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制度建设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必然需要加强法律对策.我国应当通过系统和具体的立法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体系,完善反就业歧视、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以劳动合同为方向改革就业协议和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卢彭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216-217
“五权宪法”理论是孙中山政治学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权宪法”的核心精神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法理基础是权能分开;“五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五权宪法”理论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人类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5.
法律制度是一种长效的人权保障机制,能够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宪法赋予的劳动权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构建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制度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其基本原则。构建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制度,应当以保护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权、反对就业歧视、就业信息公开和自主择业为基本原则和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