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农业节水的微观困境与出路:山东的实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尽管农业节水的意义重大且有技术可能,但农户对此并不热心,农业节水在微观层面上陷入困境。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收费计量方面的原因,又有水价偏低、节水技术成本偏高、节水的利他意义大于利已价值等方面的原因。摆脱困境的出路包括尽可能按用水量收费、提高水价、研发应用低成本节水灌溉技术、对农户节水给予经济补偿等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于1992年引进了国际流行的经济自立灌排区农业灌溉管理模式,山东省从1997年开始试点。试点情况表明,SIDD管理模式在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完善灌溉投资管理体制、提高灌溉管理效率、促进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提高农户的用水组织化程度、增强其民主参与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价值与绩效。从原理上说,SIDD管理模式植根于行为科学的参与式管理理论、多中心管理理论和熟人社会的声誉机制理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SIDD管理模式的价值与功效,本文建议政府应从宣教、指导、服务、监督等方面大力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和SIDD管理模式的应用,农民用水者协会也应从提高信息透明程度、加强协会内部管理等角度加强自身建设,以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作为中国农业农村最基础的产出要素,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就业需求,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增强社会保障等多种用途。基于山东省422份调研数据,通过Heckman模型阐明了农民分化、代际差异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农民分化对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相比新生代农民更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根据研究结果,针对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代际差异的农民提出了精准性建议,以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姜东晖  王波 《农村经济》2020,(5):99-104
农业供应链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提供了可行的供给渠道,不仅使得农业生产内部物资的流动以及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更为畅通,也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和精准扶贫瞄准机制提供了运作载体。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二者共同致力于扶助贫困人群脱贫的目标,继续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对确保我国全面脱贫任务如期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情景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以社保政策托底将贫困农户纳入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农村教育体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并鼓励涉农机构和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最大化激发农村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最终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5.
对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国的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日益凸显并具有"多赢"的社会经济效应,既能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又能推动农业节水和工业发展。水资源"农转非"的潜在负效应是"如果转换失控,可能会损害农业和农民的用水权益"。为防止"转换失控",应认真地考虑对农业和农民的补偿及对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调控和管理。补偿的形式可以是价格补偿、节水投资补偿或新水源补偿;调控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水资源转移的数量调控和程序调控等。  相似文献   
6.
农用水权的市场化流转及其应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用水权市场化流转的政策取向,介绍了各地实践中出现的代表性案例,揭示了农用水权流转的市场化和非农化特征。研究指出,农用水权的市场化流转不仅能够激励农业节水,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社会经济效应。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农用水资源中的作用,应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推进农用水权市场化流转机制,加强农用水权市场化流转的制度建设,包括客体制度、主体制度、价格制度和操作制度等方面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