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宇德海 《企业活力》2001,(12):62-63
提起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人们往往不会漏过独特的小农制农业制度模式在创造奇迹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但有趣的是,小农制模式并非是根据发展经济要求的自愿选择,而是战争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宇德海 《金融论坛》2001,6(12):52-53
有人对人类文明的轨迹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文明是以亚欧大陆为起点一直沿着向西的方向延伸.目前人类文明的中心处于太平洋西岸的北美,按照这个轨迹,下一个中心应该是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实际上,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预见到"太平洋两岸很快就会像现在从波士顿到新奥尔良的海岸地区那样人口密集,贸易方便、工业发达.这样,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交通线的作用;大西洋的作用将会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一样成为内海."[1]  相似文献   
4.
直到2000年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才从计划性指标转变为建议性指标。长期以来,在计划性经济增长目标体系中,每个地区和部门为了确保上级下达的指标,总是在往下分解指标时层层加码。如果国家的增长率目标计划为7%,省级至少为7.5%以上,市级则至少为8%以上,依次递增,到了县,乡两级将分别不低于8.5%和9%,实际上,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10%以上的地区随处可见,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说在省或市这个层次上分解指标时地区间情况的差别被忽视还能找到理由勉强解释的话(除了个别地区天然地地缘优势以外,优势和劣势同时存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其经济发展状况取决限人们的主观努力),那么在县级及以下层次上进行指标分解时,若不充分考虑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的差别而简单地采取一视同但的方式(这往往是最容易操作的),其后果将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5.
新兴产业与中国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