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大坝存在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是当前水库急需除险加固处理的重要原因,结合工程实例,阐述病险水库大坝坝基帷幕灌浆防渗施工及其效果,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饭店业人才现状:结构性短缺与非理性流失中国饭店业人才的基本现状是结构性短缺与非正常流失严重,但并没有到人才危机的地步。2001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增加1100家以上的星级饭店,但饭店人才培养和供应跟不上。此外国内饭店管理专业院校培养的很多学生,在3到5年内大量转移到别的行业,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景洪农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不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抓住机遇,在农场实施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在1999年两个分场的4个生产队试点基础上。2000年将试点规模扩大到11个农林分场、44个生产队,其中两个分场全面实施股份合作制改制。在取得成功经验之后。2001年在农场的11个农林分场、115个生产队全面实施股份合作制改制。目前已进入运作阶段。  相似文献   
4.
电力工业发展计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党和国家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及电力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具体地规定了一定时期的我国的生产和基建任务。通过它的统筹安排和综合平衡,可以使我国的电力工业能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需要,达到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从而提高电力工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基础设施既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衡量城市整体功能强弱和发展后劲大小的重要标志.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密切结合,超前规划,果断决策,带领全市人民大规模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重塑了徐州的新形象,而且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新路子.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及重要作用进入九十年代;徐州市拉开了城乡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的帷幕.短短的五年时间,全市累计投入近80亿元,相继建成了一大批牵动经济社会全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工程.(1)徐洪河续建二期工程;(2)地方电力建设工程;(3)三环路建设工程;(4)市县道路改扩建工程;(5)云龙湖综合开发工程;(6)联航机场改造工程,(7)地面水场一期工程.(8)煤气工程;(9)邮电通讯工程;(10)污水处理工程.在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市还制订了包括亿元商场、星级宾馆、旅游景点、大型专业市场在内的70项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并从1992年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今年全市又开工建设了包括10条道路、10个公园、10个旅游景点在内的30项市政设施配套工程,预计年底可以全部竣工.在上述重点项目和配套工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规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局组建于1965年3月1日,34年来肩负着对香港、深圳及东莞市部分地区的供水重任.现有总资产29.38亿元,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跨境供水企业、国有大型一档企业、全国水利系统十强企业.至1998年,该局累计供水总量160亿立方米,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与顺利回归、深圳经济特区的崛起和工程沿线经济的迅猛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几年来,该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工业行业排头企业、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建设建材系统先进基层工会、水利部文明单位、向香港供水先进单位,去年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最近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2000年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电力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我们进行的初步测算表明,发电量至少翻两番或两番多一点,即达到12,000~13,000亿度。分阶段情况是:1985年3,750亿度,1990年5,200~5,500亿度,1995年8,000~8,500亿度,2000年12,000~13,000亿度,平均增长速度,“六五”是4.5%,“七五”68~8.0%,“八五”9.0~9.1%,“九五”8.5~8.9%,前十年是5.5~6.2%,后十年是8.7~9.0%。  相似文献   
8.
南京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华生  徐瑞祥  高中贵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5,25(5):658-661,672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文章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择了城市尺度作为研究层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指标值进行预测,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居环境的预警系统,并进行了初步的预警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