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开化府文山县《洒戛龙(今德厚乡)护林碑·告示诒谋燕翼》碑,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元月十二日由洒戛龙董姓家族立(与前面系同一通碑)。碑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见前面,即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月初七日由官府特示,时间相距25年后才竖立的)此为第二部分,是追记董姓家族在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相似文献   
2.
楚雄市,位于滇西,距昆明84千米。系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历史上曾有过威楚、峨碌、曲驿、览赕、富箸、石桑郡、白鹿部等名称,南诏以后称威楚郡、威楚府,直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才改称楚雄县,隶属楚雄府。1958年南华、牟定、双柏3县并入,1959年划出,这一名称一直延续至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有万家坝古墓群、雁塔、龙江公园、峨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1948年在哨区一带为边纵八友支队活动基地。在首届编修林业志中,共搜集到楚雄市林业碑刻7通(块),时间跨度为公元1158~1818年的661年间。现按时间先后为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农业史上最早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后魏贾思勰,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南)人,曾任高阳太守,经营过牧业。该书编纂成书于公元六世纪30-40年间(533-544)。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胜之书》、《四月民令》、《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余种,农谚20余条,亦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全书11万多字,共十卷,九十二篇。所记述反映的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以山东地区为中心。贾氏除原籍山东外,还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布黄河中下游。所论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牧畜、兽医、食物加工、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农业经验。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稼接技术、树苗的繁殖方法、家禽家畜的去势肥育技术、以及多种农产品加工的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书中《杂说》、《货殖篇》为后人掺入。本书北宋于禧四年(1020)初刻。今见最早刻本为日本高山寺所藏北宋崇文院刻本,只残存五、八两卷。国内通行的《四部丛刊》本为影印明抄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本。今人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1998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管义达译注《齐民要术今译》(2003年,内部刊印)等。从明代以来,共刊行20余种。  相似文献   
4.
(二)封山护林、禁伐森林树木、禁火烧山、植树造林碑(计14通) 15.官渡区《小麻苴彝族村乡规碑》,位于昆明市官渡区阿拉彝族乡小麻苴彝族村,于清康熙甲午五十三年(1714年)中秋月谷旦由小麻苴村阖村百姓人等同立。现存小麻苴彝族村龙树庵镶嵌中殿墙上。碑文记述了小麻苴村订立乡规五条,其中第五条规定:“凡有树木不得践踏。如有违者,罚香油二十斤,线香一万柱,贡奉三宝。”  相似文献   
5.
吴中伦先生(1913~1995年),中国当代著名林学家、林学博士、森林生态学家、森林地理学家。字季次,浙江省诸暨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耶鲁大学砚士、杜克大学博士。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总工程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等。  相似文献   
6.
7.
长期沉睡、无人问津的昆明地区(含三区一市六县市)林业文化碑,这些林业文化碑是历史的见证与缩影,是林业的活历史、活文物,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林业文化碑是我们绿化造林、封山育林、森林防火、  相似文献   
8.
从已搜集、整理的云南南宋、明、清和民国四个时期的198通碑碣,从内容上具体分,既有造林植树的内容,又有封山育林、护林禁伐的大量内容,以及山林权属、颂扬名木古树,奇花异草、采伐珍稀古树、木材运输、保护鸟兽、林业人物业绩等内容。然而大量的核心部分却是人类生存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简而言之,其核心问题仍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问题。山林权属实质上是一个所有权的问题;颂扬风景名胜古树名木的碑刻,也是要人们保护和爱护树木花草和名胜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培育树木、绿化美化的优良传统,并作为一种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据史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就开始人工培育栽种树木,特设职官野庐氏掌管,由国家经营行道树,“单襄公述周制以告王日。列树以表道(《周礼》)”。春秋时期,周的诸侯国齐国,用管仲作宰相,制定了奖励造林的法令、规定:“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指黄铜)一斤,置食八石。”还开始种植纪念树,“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春秋纬》)。在祭祀祖先的坟地上种纪念树,也始于周代,而且按照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把坟和树分了等级。  相似文献   
10.
林业谚语来源于生活。它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在与大自然的绿色环境……森林、树木、花草、鸟兽的联系中所得出的切身经验教训的精炼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