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铭农 《中国农史》1993,12(4):65-70
动物阉割术最早产生于黄帝轩辕时期,已有董仲先发明马的火騸阉割术。殷商时期,已有象形文字记载。西周时期,马和猪的阉割技术见于文献记载。春秋时期,马、牛、猪的阉割技术已形成騸马、犍牛、豮豕的专有称谓。秦汉时期,阉割技术已趋成熟,并对羊、鸡的阉割术加以记载。特别是汉时期,不但阉割术得到改进,而且发明了走骗法。同时也认识到阉割后的动物易肥育,肉质鲜美、性情温顺,易于饲养管理。因此,魏晋之前,我国动物阉割术已得到了很大发展,对后世的动物阉割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我国养鸡史与研究我国家鸡起源问题息息相关。家鸡起源于原生鸡,红色原鸡是家鸡的祖先。红色原鸡产于我国,这已得到了证实。从我国最早史料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加以分析研究,就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是家鸡的起源地之一,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远早于印度。关于我国的养鸡时代,从最早的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说明在周代以前已有了养鸡,并记录了鸡的饲养管理,品种选育以及“鸡捋粥”的孵化育雏方面的史实。以及历代养鸡业的兴起、养鸡技术及其品种演进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近代考古发现,如河北武安磁山的考古材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与原鸡、家鸡作比较,证实了早在7000年前,家鸡已经饲养,这是迄今最早的史实,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养鸡最早的国家。至于为什么考古发现鸡的遗存比牛、猪要少,这是鸡骨小而脆,不易保存,又易腐烂成土壤中的成份等,这是笔者之浅见。  相似文献   
3.
近代江苏畜牧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位于我国的东部,北接山东,南连上海,西邻安徽,东滨黄海。浩荡奔流的长江自西而东,横穿省境中部。全省位居长江下游,苏南多丘陵,牧草茂盛,河港湖汊交错,水面广阔,这些都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苏北多为平原,农作物宜于生长,又给畜禽养殖的饲料提供了保证。因此,江苏近代畜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牧业政策对江苏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铭农 《中国农史》2000,19(3):73-78
  相似文献   
5.
我国动物药的发展史十分久远,应用动物药的历史经验十分丰富。本文从动物药在我国历代人医、兽医上应用的发展概况和历史经验,提出如何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国野生药用动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鸡的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家鸡的起源与驯养史一直是史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中国是家鸡的起源地。中国野生的“茶花鸡”被证明是红色原鸡,为家鸡的祖先。根据考古资料和古文献记载,说明红色原鸡的存在史实。而且,既今的红色原鸡的分布于中国的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野生的茶花鸡仍保留其野生习性,是中国家鸡的祖先。中国家鸡驯养史已有7000年左右。这是古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的家鸡遗存所证实。同时,在中国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劳动人民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且又不断传入国外,对世界上坞的品种培育和改良起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铭农 《中国农史》1996,15(4):74-78
明清时期是我国传统兽医动物阉割技术成熟和发展的阶段。动物阉割技术由应用于牛、马为主,进一步发展到猪、羊、鸡、狗、猫等中小动物。特别是应用于小母猪阉割技术上的“小挑花法”和“隐睾”手术法影响较大。这一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一直沿袭至今,在畜牧业发展上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一时期,我国动物阉割技术的经验、方法和器械曾传入国外,深受国外兽医界的重视和赞扬。特别是日本兽医界特地聘请我国传统兽医技术人员进行讲学,传授技术并努力学习这一先进技术。中国的动物阉割技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独树一帜,它对推动世界动物阉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促进畜牧生产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鸡为六畜之一,是蛋肉的主要来源之一。在龙山文化时期,我们勤劳的祖先已将野生原鸡驯化为家鸡。原鸡的产蛋量很低,年产9—12枚,最后一枚蛋产下,随即抱孵,用以繁衍后代。到战国时期,开发养鸡和养猪已成为人们解决蛋、肉供应的主要手段。孟子就曾认为解决人民肉食品需要的最佳方案是五口之家的农户,每户养五只母鸡,两只母猪,以解决人们对蛋和肉的需求。战国以后,畜养鸡禽一直是我国封建小农家庭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先民们的辛勤选育,我国曾形成许多优良地方品种鸡。例如:阳沟巨(军鸟)、金骹、反翅、胡髯、蜀鸡、荆鸡、吴鸡等在汉代已驰名于世。  相似文献   
9.
该书是在广泛搜集流传于民间的中兽医方药基础上,经编者多年努力,逐一验证和推敲,精选整理而成。这些方剂具有配伍合理,疗效满意,取材容易,应用方便等特点,对中西兽医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家禽孵化技术的发展从禽类的自孵本能演变而来。先秦时期,人类已认识到“正月”和“大寒”为家禽孵化的适宜季节。秦汉时期又逐渐认识了鸡品种和自孵本能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认识到鸭不能由鸡代孵的自然现象。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五代时期,对于禽类的选种和禽蛋的选择以及家禽养殖上的公母搭配比例对孵化育雏的影响有了认识。这些认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宋元时期,家禽人工孵化技术上有“牛粪孵化法”、“火焙法”和“汤(火寻)法”。明清时期,家禽人工孵化技术已经形成并日臻成熟。这一时期的人工孵化方法有“秉火孵”、“稻糠孵”、“马粪孵”,进一步又发展成“炕孵法”、“缸孵法”和“桶孵”三大有代表性的人工孵化技术。为了解决种雏孵化运输方面的困难,继而发明了“嘌蛋法”,使种蛋孵化到达饲养地就地出壳育雏饲养。至此,传统的人工孵化技术已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