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阶段转型时期,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三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划分各指标因子的限制等级,利用多因素加权评价法测算后备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利用K-均值聚类法,将后备适宜用地划分为较丰富区、一般优势区和较缺乏区3类,结合优先等级区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未来建设发展方向。兴宁市后备适宜建设用地规模134.31km2,占区域土地总量的6.47%,主要聚集在中南部的宁江盆地、交通沿线和圩镇周边区域,其中优势集中区为水口、叶塘镇,为产业经济集聚区,次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福兴、宁新等中心城区南部区域,是未来人口、城镇和产业布局的主要集中地,而兴田街作为主城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趋于饱和,属于后备用地较为缺乏区,其今后土地利用方向应以存量整治为主。  相似文献   
2.
新常态下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的必要举措之一。构建城市开发边界理论体系对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关重要。在探讨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属性、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具体而言,城市开发边界具有发展需求与生态留底相结合的空间属性、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功能属性以及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形态属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经济、交通等驱动因子;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农田保护等约束因子以及管理制度因子。城市开发边界是刚性约束内的引导城市空间弹性增长的空间界线,耦合城市不可开发的"关键性约束边界"、不可突破的"城市上限规模边界"和动态调整的"多情景引导边界"构成城市开发边界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