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湖地区沼泽满布,河港纵横,地势特别低洼,集水量大,水高于田,历来依靠塘浦圩田的独特形式开展水土斗争,进行农业生产。塘浦圩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产的丰歉与水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征验不爽。其纵横河网之制,大致形成于中唐以后,发展于五代吴越,破坏于北宋,稍稍恢复于南宋,明清以后至解放前,日益隳坏。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探究其递变之迹,总结其正反面的经验,有可以作为今天参考的地方。一、太湖地区的地形特点太湖地区在有史以前是海湾,在长江、钱塘江和海潮的长期冲积下,逐渐被南北岸沙嘴所包围和封合,从泻湖变为和海洋完全隔离的湖泊,发育成现在的三角洲。其地形特点是中部低洼而四周高起,形成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洼地的西缘是太湖流域发源地,地形最高。东部平原低落,但不是一致地由西向东倾下,而是东南北三面沿  相似文献   
2.
《南方草木状》究竟是否西晋嵇含(263—306)所著,通过有关文献进行稽查,很可怀疑。《南方草木状》始见于南宗初期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在此以前的各家书目中没有著录。晚于尤袤百把年的南宋末咸淳年间(1265—1274)左圭编的《百川学海》中,收入了《南方草木状》,是该书现在通行本的最早版本。由于该书在南宋时突然出现,很引起后人怀疑。《百川学海》本《南方草木状》卷首题署“永兴元年十一月丙子振威将军襄阳太守嵇含撰”。这个题署有三处矛盾:一、嵇含任职的是襄城太守,不是“襄阳太守”。二、永兴是西晋惠帝年号,改元永兴在是年(304)十二月,因此永兴元年没有十一月。三、十一月的日干支只有丙申、丙午、丙辰日,没有“丙子”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已发现“十一月”的矛盾,但《四库全书》编者相信其书为嵇含所著,所以给它打圆场,说是“二”错成“一”,原来应是“十二月”。可是十二月虽有丙子日,但此日是十三日,而改元永兴是在十二月丁亥日,那是二十四日,这个矛盾仍不能解决。署衔错误,也是该书讬伪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明代末期,南北水旱灾害频仍,北方多旱荒,南方多洪涝,而蝗灾又与旱涝灾害相因为虐,农业生产严重衰落,加上封建政府的盘剥和劳役的惨重,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农民起义,明王朝濒临覆灭前夕。徐光启从传统的重农观念出发,认为农业是民生的根本,而农田水利又是农业的根本,没有水利等于没有农田,农业生产之所以衰败,正由于农田水利的长期废坏失修所致。所以他对农田水利十分重视,研读水利文献,提出治水见解,介绍“泰西水法”,并亲身进行水利营田的实践,号召“天地之间,无一处不宜兴修水利者”(《农政全书》卷13。以下简称《农政》),苏、松、常、杭、嘉、湖六郡负担着全国半数的赋税,如果“天下之水利修,皆可为六郡也”(《农政》卷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载马宗申先生关于《齐民要术》农谚解释一文,其中有对拙作《要术校释》提出意见,很感谢。由于各人着眼和理解不同,以浅见所及,马先生之说,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种瓜》篇的“种瓜黄台头”,这必须与上文“堆旁向阳中”联系起来解释,石声汉先生释为“在向阳的一面种瓜”,很对;我同此解释,並引《唐书》“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以佐证之.按“头”,在这里为后缀词,如“下头”、“后头”、“大石头”、“小木头”等等之类.“头”不能作实词解释,今仍有称一堆为“堆头”者,故“黄台头”就是黄  相似文献   
5.
元刻本《农桑辑要》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大概是国内外硕果仅存的孤本。1979年该馆影印出来,使我们看到了元刻本《农桑辑要》的真面目,对此现在通行的本子(都是清代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一个系统下来的覆刻本或排印本),内容优劣,相差很大。现在通行本出自《永乐大典》,几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编者的一合、一分和改编,又经历朝一再翻刻,内容已大非原样,其间篇、章割裂窜乱,思想体系被打乱,以及段落文句的错、脱、窜、衍和改动,不一而足,大大减损了元刻本的优越质量。该元刻的影印本有限,一般不易看到,为了使庐山真面广为流传,一般都能看到元刻真貌,本人特予校释整理,交农业出版社出版。该元刻本卷前载有中书省致江浙行省印造《农桑辑要》咨文,为明清以来任何《辑要》本子所不载,咨文是元代政府档案材料,对研究了解元代《辑要》的版本承传过程和历朝印颁部数,极有信史价值,有些地方可以纠正新旧《元史》记载的失实。今将该咨文转录于此,不易看懂,试加标点和注释,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清代山西寿阳人祁寯藻(1793一1866)所著《马首农言》,专记寿阳地区农业生产,为后人了解、研究高寒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首先指出当地由于特定的气候条件,与中原地区相比,播种迟而收获提前,特别指出秋分对农作物收成的重要影响。其次,文章依据现代农学、生物学等理论对当地所行的耕作方式如连作、轮作、间作一一进行考评,并指出其得失,可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作者对该书中的一些名物的解释,如“回回白菜”、“回回山药”、“扁豆”、“五谷病”、“稷”等,在参照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思适磋言     
卷七《货殖第六十一》(三七)《要术》的《汉书》注並非全是颜注引《汉书》“木千章”下小注:“洪洞方章材也。……”这条注文,今本《汉书》没有,但见于《史记·货殖列传》裴驷《集解》引《汉书音义》(“方”下衍“槀”字)。关于《汉书音义》,裴驷声明:“都无姓名者,但云《汉书音义》。”说明《汉书音义》中的引说有不题姓名的,裴驷在引用其文时只好迳题其书名。《要术》的《汉书》注,一般认为都是唐颜师古注本出书后被后人加进去的,大量的注文是这样,但也有不少是颜注本以前原有的,这些可能出自《汉书音义》一类的书,这就是一例。《要术》引《淮南子》注,也有不少不同于今本高诱注(疑出许慎注)。这类注文,未知是否出自贾思勰本人的引录。  相似文献   
8.
释“酸馅”     
一《农桑辑要》卷5《蓝菜》引《务本新书》说:蓝菜“加火煮之,以水淘浸,或炒烂,或拌食,或包酸馅,或卷饼。生食颇有辛味”。蓝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芥蓝(Bsassica alboglabra),其叶蓝绿色,幼苗期象甘蓝,而其味含辛似芥。“加火煮之,以水淘浸”,是进行先炸后洗的处理,以减去其辛味,然后乃可做多种蔬食。“烂”是加醋炒了吃,“拌”是拌和调料或素料吃,“卷”是卷进薄饼中吃;但“包”是怎样吃法,关键就在“酸馅”是什么了。我曾经解释为“也是加醋作饺馅之类”,其实是就二字望文生义的臆测。实际“酸馅”是宋元时代菜馒头的俗名,也就是菜  相似文献   
9.
马宗申先生在《中国农史》今年第二期写长文答复我,这里再提几点意见磋商。《要术》中根本没有“黄豆”的名称,尽管有“黄高丽豆”,仍然不等于通名“黄豆”。马先生说绥德人只叫大豆不叫黄豆,不正好说明《要术》也不叫大豆为“黄豆”吗?为什么解释“黄台头”的“黄”又给《要术》加上“黄豆”呢?“台与抬音义并同”,马先生花了二百多字仍然没有举出证据来。马说“只要打开一本普通的汉文字典,便可立即发现,台字还可以训作‘支’。”不知是什么“普通字典”?“拄可训举”,又出自哪本“普通字典”?想不到马先生的“普通字典”竞是如此“普通”管用,有求必应。这样一推再推,“台”就变成了“举”了。只是先假定而后求证,恕我不能奉陪。关于“阳畦”,牵涉到另一位同志,所以我上次没有正面答复。原文是这样的:“……这种办法略同现在所谓阳畦。”把瓜种在黄泥堆的“堆旁向阳中”,当然不等于现在的阳畦,但以黄泥堆作风障,挡住北面冷风,增  相似文献   
10.
《齐民要术》明代刻本的以讹传讹缪启愉(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齐民要术》(简称《要术》),世称“难读”。其实《要术》写作态度严肃认真,文词表达浅近平易,说理周详明爽,屏弃冷词僻典,娓娓道来,接近口语,使广大读者容易接受,确实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