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前期,清王朝比较注重对苏松地区的钱粮蠲免。其数额大约占额定地丁银的20%或实际赋税额的15%。额定的赋税超过了苏松人民提供赋税的实际能力,赋税蠲免实际上只是对重赋的补偿。蠲免的数量则随清王朝财政收入的盈绌而升降。因此,清廷的蠲免自始至终以其根本利益为转移,对在重赋繁役压榨下的苏松小农来说,蠲免使他们有可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却不可能使他们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生产力角度探讨了嘉湖地区沈、张(覆祥)二氏的经营式农场亩产量高于家庭农场亩产量的原因,在生产工具的备置方面,他们拥有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在雇佣劳动者时,他们既强调质量,又强调数量;在对雇佣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方面,他们严格规定了操作技术规范,并凭籍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使这种技术规范付诸实施;在生产经验方面,他们重视计划经营、经济核算、预防病虫等害;在经营方针上又坚持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集约经营,并使这些经验得到切实贯彻施行。上述优势,使沈、张二氏在农业经营过程中发掘出生产力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可以获得高于家庭式农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最感辣手的问题之一,便是历代官修与私家著作为今人留下的农业系列计量数据实在太少了,这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轻视计量研究工作所铸成的恶果。然而,到了清代,这种延续已久的状态,在苏、松、嘉、湖地区,似乎出现了重大的转机。其具体表现便是以下四本农村经济学专著在本地区的相继问世:一是成书于崇祯十三年即崇德五年(1640年)前,反映湖州地区农村经济状况的《沈氏农书》;二是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8年)前反映嘉兴地区农村经济状况的《补农书》;三是成书于道光十四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变迁》一书作者分析模式的特色是:在承认冀—鲁西北农业商品化的持续发展、农业商品化导致了农民的分化和雇佣生产关系在不断扩展的前提下,以东西方农民学中三大流派的有关论述为依据,将经营式农场主划入“小农”的范畴。本文重点与之讨论了经营式农场主是否还是“小农”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在东西方农民学三大流派的有关论述中并没有把经营式农场主纳入“小农”概念之中的意思,并指出如果不承认小农分化前后的质性差别,那么“分化”本身在经济史上也就毫无意义,并不会引起经济学家对它长期的关注与重视了。  相似文献   
5.
一、作者分析模式的特色1986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黄宗智博士所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以下简称《变迁》)。这是作者花费十年功力研究华北小农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